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深度:鐘飛騰析中日與大國博弈

http://www.CRNTT.com   2022-04-29 00:06:49  


 
  這種思想自然也波及日本。因此,經貿關係可能正在逐步分化,作為一個國家,在遵循經濟規律的前提下,也得考慮政治、安全關係等。美西方不斷宣揚經濟的武器化,日本也有人接受經濟貿易武器化的說法,建議日本將一部分高技術保留在本土,進行適度的產業回流,提升供應鏈的安全。如果是這樣,當然會損害中日貿易。

  當前中日政治安全關係更加突出、經貿競爭性更加張揚

  中評社: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您認為,過去50年的中日關係有何特點?

  鐘飛騰:在概括中日雙邊關係時,曾有過很流行的說法,比如“政冷經熱”,就是說政治關係和經濟關係有分離,政治關係不好,並不影響雙邊經貿往來。20世紀70年代邦交正常化以來,中國很重視日本,也希望通過與日本的聯繫,塑造一個更有助於改革開放的外部環境。

  1985年4月,日本著名經濟學家、大平正芳時期的外相大來佐武郎在韓國發表過一個著名的演講,提出了由日本創立的不同於西方的經濟分工秩序,即雁型模式,並認為日本充當了東亞經濟發展的領頭雁,區域內的其他經濟體可以追隨日本的步伐獲得良好的發展。而中國也借助於美日貿易摩擦所形成的日本企業向亞洲投資的高潮,很好地吸引了一大批日本企業到華投資,擴大經貿聯繫。以周邊國家來看,日本長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儘管近些年幾乎被韓國趕超,但中日貿易的質量還是很高的。

  在中國實力不太強的時候,日本總體上也和美國一樣,認為一個經濟開放不斷擴大、實力地位提升的中國,對日本是完全的利大於弊的。在這個階段,日本與中國主要就是要做生意、賺錢,雙邊關係主要是經濟為主,政治為輔,因而才有政冷時並不會給經貿關係造成嚴重的衝擊,中日之間在經濟上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合作關係。

  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日本公司感受到中國企業的強大競爭力,因而與中國企業合作時更加小心謹慎,這自然就會導致分化,一部分日資企業繼續在中國深耕市場,一部分日資企業則從中國撤離,部署到了東南亞,還有一部分回了日本。也就是說,原來的經貿關係是日本在微笑曲線的兩端,現在的經貿關係則縱橫交錯,日本並非在所有領域占有,中日雙方的競爭性更加突出了。

  與50年來經貿關係不斷擴大相比,日本民間對中國的友好態度則持續下降。按照日本媒體的民調,日本民眾對中國的認知最好的時期是20世紀80年代前期,現在的好感度都不到當時的五分之一。這既有日本人對80年代中日關係良好的虛像,也反映出如今日本民眾對中國在地區事務上地位提高的不適應。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按照日本新版《外交藍皮書》公布的相關機構民調數據,75%的日本人“對台灣感到親近”。

  政治關係更複雜,日本對中國崛起的擔憂非常強烈。中國與日本的政治制度差異大,價值觀也有很大的不同。日本民眾也從最初的新鮮感中擺脫出來,在面對一個收入水平不斷提升的中國時,心態發生了大的變化,不再含有負罪感。很多日本政客,則突出地強調中國軍事能力的提升,對此感到強烈的不安。簡單說,中日關係從經貿為主、政治為輔,轉向了政治安全關係更加突出、經貿競爭性更加張揚的一種狀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