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中評智庫:兩岸三農交流合作變遷與效應

http://www.CRNTT.com   2023-09-09 00:02:03  


 
  (五)農業科技合作和成果轉化不足,“三農”人才培養合作乏力

  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存在科技性、先進性不足。主要表現為:一是受島內管控,農產品種和技術大多科技含量不高,尤其在沿海地區,已日益喪失優勢。二是合作研發和創新少。三是農技成果轉化合作不足、知識產權保護難、品牌化不足,難以做大做強。四是缺乏兩岸農產品生產、科技及質量的統一認證標準。五是缺乏涉農產教融合的扶持機制和人才培養合作機制。如當前兩岸文教交流與“三農”交流與合作脫節,涉農專業師生交換少、合作項目缺乏。島內大量涉農科技院校和應用型大學因少子化面臨生源不足、學校撤併的困境。

      五、加強海峽兩岸“三農”交流與合作前瞻

  大陸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等生態文明目標指引下,兩岸“三農”交流與合作領域廣闊,是推進“一國兩制”體制機制對接、保障兩岸基層治理長治久安的重要民心融合領域。

  (一)全面謀劃,促進兩岸“三農”合作理念和機制創新

  1.高遠定位,提高兩岸“三農”交流與合作的思想站位

  從鄉村振興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視角,完善海峽兩岸“三農”交流與合作體制機制,促進兩岸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發展,攜手探索出新時代中國式農業現代化新路徑,為全球發展中國家從農業文明走向生態文明貢獻可以借鑒推廣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2.加強一個中國認同,掃除兩岸“三農”交流與合作障礙

  當前兩岸“三農”交流與合作出現限縮、台灣農產品難以銷售到大陸主要是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操弄“脫中”造成的。大陸讓利進口台灣農漁產品涉及幾個方面:首先是政治問題,大陸應島內民眾和國民黨要求而解決台灣農漁產品滯銷問題,當然希望由此惠及台灣基層農民,使其感受祖國的關懷和積極促進和平統一。其次是經貿問題。其三是社會文化問題。台灣當局將其治理不力、罔顧台農利益、無法拓展國際市場等問題甩鍋大陸,操弄“衹經不政”和“反中”,導致許多台農漠視或扭曲了大陸惠台初心而支持“台獨”,而“像個鳳梨的都可以賣大陸”“有藥石斑賣大陸”等口水仗嚴重影響台灣農漁產品信譽,更令大陸民眾質疑這種犧牲大陸利益舉措的合理性,促使大陸不得不反思和調整相關政策。要掃除兩岸“三農”交流與合作障礙,台灣民眾須直面問題本質才能把握未來,一方面明確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主動敦促當局放開對兩岸“三農”交流的限制,積極與大陸就“一國兩制”框架下“三農”相關政策進行對接。另一方面台農台企在遵守共同認可的WTO法規和人文價值上,不斷提高農產品質和競爭力,不僅可進入大陸農產品市場,還可藉由“一帶一路”等機會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