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兩制台灣方案研究基礎厚

http://www.CRNTT.com   2023-10-04 00:01:01  


 
        四、餘論:“兩制”台灣方案應有的特性

  “兩制”台灣方案是兩岸同胞共同協商的兩岸統一方案,必將是一個偉大的歷史工程、智慧工程。無論從現有基礎還是未來前景看,“兩制”台灣方案的研究與探索應包含但不限於以下幾個特性:

  第一,原則性。以和平統一為前提的“兩制”台灣方案設計與探索必須建立在“一國兩制”原則基礎之上,不是“一國一制”,也不是“一國多制”,更不能是導向分裂國家的“兩國兩制”。

  第二,開放性。無論是“兩制”台灣方案研究探索,還是民主協商、實踐探索,都是開放性的,不是密室交易,也不是象牙塔裡的閉門造車。“兩制”台灣方案的研究探索是開大門走大路,支持兩岸統一的政黨、團體、機構、普通民眾、研究專家,為“兩制”台灣方案貢獻智慧和力量,人人有責。無論是研究理論、進行協商,還是探索實踐,無論是來自大陸、台灣、香港、澳門,還是來自海外各界,任何對“兩制”台灣方案有利的作為都應受到歡迎。

  第三,包容性。“兩制”台灣方案要體現兩岸利益最大化的包容性。不僅包容台灣同胞的各種權益,也要包容大陸的整體利益;不僅有經濟等各項權利的包容與尊重,而且更要有對意識形態差異的包容。特別是在社會制度差異上的包容。“兩制”共存,互相包容,不能是你吃掉我,也不是我吃掉你。沒有制度的包容,就沒有“一國兩制”。這是核心。

  第四,典範性。“兩制”台灣方案要展現中華文化智慧的光芒。“兩制”台灣方案的架構、文字、條款和精神,是兩岸中國人為人類社會奉獻出的偉大智慧產品,應該體現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大智慧,足以成為人類社會解決國家統一問題的典範和閃耀著人類智慧光芒的重要歷史文獻。這樣的歷史文獻一定能經得起歷史檢驗,成為人類政治發展中的寶貴精神財富,足以成為人類政治史上的一座豐碑。

  第五,過渡性。“兩制”不是永恆狀態。“兩制”在一個中國框架下的共存可以是50年,100年,甚至更長時間,但客觀地講,不是永恆的。兩岸制度差異在統一後的長期交流融合中一定會逐漸消失。全球化加速了人類社會融合,何況是同文同種的台海兩岸。從人類歷史發展的視角看,人類社會中制度之爭的高峰期已經過去。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社會制度之爭或將不再是世界舞台上的主角。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社會的主要矛盾有可能變成人類生存自由與人工智能發展悖論之間的矛盾,區區社會制度差異也許可以忽略不計。

  國家統一的理念牢牢印刻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里。無論由於什麼原因,也無論等待統一的時間有多長,國家完全統一不可阻擋,也不可迴避。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和中華民族復興步伐的加快,作為一項國家重大政治工程,加大力度推進“兩制”台灣方案研究、設計、協商與實踐探索,正逢其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