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時殷弘論一帶一路與中國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23-11-30 00:04:25  


 
  在激烈、複雜的南海爭端與推進海上絲綢之路之間存在顯而易見的矛盾。由於越南、緬甸、印度三國在經濟、地緣政治和地緣戰略方面相對最重要、最長遠的意義,也由於它們尤其印度的對華猜疑、防範相對強烈,加上它們現有的對華關係狀況相對較差或甚差,因而中國在推進海上絲綢之路方面有個短期和中長期的根本問題,即如何盡可能地減小它們的對華疑慮和不滿,如何使之逐漸在參與利益與參與代價或風險的國策權衡中.盡多地傾向於前者。目前突出的問題是南海爭端、中印領土爭端和中印邊界間或緊張加劇它們的對華疑慮和不滿。所以中國面對一個戰略輕重緩急次序的安排難題:海上絲綢之路與南海爭端和中印領土爭端究竟孰先孰後,孰易孰難?需要做出一個艱難但必要的、關於這方面戰略輕重緩急次序的正確決斷。

  還需談到中國經濟外向擴展的根本內在平衡問題。“一帶一路”倡議,主要面向中國西部、南部和北部外緣的高鐵輸出,中巴經濟走廊創設,外加中國在非洲、中東、拉丁美洲等區域進一步擴展經濟存在的宏圖和實踐:所有這些動態伴有一種不利的政策觀念,即中國的許多官員、機構、學者和媒體將進一步對外開放壓倒性地置於中國西面,或曰西進,而太少考慮、呼籲和規劃東進、北進,也就是跨越太平洋和歐亞內陸的進一步經貿途徑,或者說與發達國家的更大規模的互惠開放。

  雖然中國可以從西部以及南部大外緣、亦即“一帶一路”沿途國家取得能源和礦產,獲取某些錢財,為某些過剩生產能力找到境外出路,並且產生更大外交影響。可是,中國已經有多方面的境外能源和礦產來源,大致不太缺乏錢財,何況過剩生產能力找到境外出路的好處大致衹是暫時和局部的,因為這有可能減弱調結構和搞改革的倒逼壓力。從長遠的升級式發展來說,中國相對最缺乏和最需要的是廣義的先進技術,而這基本上衹能從中西歐、北美和日本得到。中國必須盡可能減小困難,進一步跨越太平洋和歐亞內陸兩大空間,以擴大而不是縮小發達國家資本的中國市場准入作為交換條件,爭取增進中國對它們的直接投資,爭取吸收廣義的先進技術,促進中國進入世界貿易、世界技術和世界操作管理的高端的進程,以實現以小換大,或者以大換大。簡而言之,這方面中國不僅要向西看,而且從長遠來說更要向東看和向北看。

  在當前形勢下,首要的是正確應對中美貿易戰和高技術戰,正確應對與這方面改革密切關聯的國內有關困難,以便保護中國的經濟和金融免遭大損傷。顯而易見的方向是將“維穩”應用於中國經濟和金融,使之成為頭號國務。因此,相關的戰略陣線,包括朝鮮問題,台灣、東海、南海事務操作,中美軍備競爭,對俄戰略軍事協作,“一帶一路”倡議等,總的來說已經必然退居次要地位。經濟、金融維穩優先,有效應對高技術戰的持續升級,儘量減小經濟、金融的易受傷害性,爭取實現可得可用的國家資源的合理和經久的較充裕供給。不僅如此,由於同樣的原因,戰略陣線與過去多年相比將進行收縮。在這個陣線上,衹有台灣問題和與美國的軍備競爭比其他戰略事務優先。所以新的輕重緩急次序安排對中國來說將是一個重大戰略問題。

  2018年初以來,加劇變更的世界政治經濟已開始危險的“兩分”。一方面,美國政府越來越可能與其餘所有發達國家分別達成自由貿易安排,成功地謀求與發達國家及其緊密夥伴一起構建新經貿規則體制。另一方面,中美之間的所有各類基本矛盾嚴重加劇,加上美國政府實行“抱團經貿”方針,可能迫使中國少有選擇,也就是衹能在越來越大程度上與友好的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與“一帶一路”合作國家從事對外經貿活動。顯而易見,這類經貿合作的利潤前景將相當有限,中國資金將低回報甚或無回報地大量外流,與在發展中世界非常廣泛、深入、急速地介入相伴的各類風險將顯著增進,同時這些介入大致不會促進我們技術的廣泛升級。因此,中國必須盡最大努力爭取減緩世界經濟兩分,阻止中國的長遠前景受到歷史性損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