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月刊:兩岸同屬中華民族與法理

http://www.CRNTT.com   2024-07-27 00:06:55  


 
  一、1949時刻、“九二共識”與“兩岸同屬中華民族”

  兩岸關係,在中國憲法與政治敘事中,始終是在一個中國框架內進行的。從憲法上看,1949年的政權更替是非常關鍵的歷史時刻和法律時刻。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人民廢除“六法全書”並制定《共同綱領》,由此奠定了“兩岸同屬一中”之政治中國的正統性框架,確立了人民民主的“新法統”。

  從1949年以來,兩岸之間對一個中國並無政治分歧,甚至產生關於一個中國的正統性之爭,“解放台灣”與“反攻大陸”的衝突性話語是對一個中國的共同確認。作為“兩岸同屬一中”之歷史和法理深層次基礎的中華民族認同亦未發生危機或動搖。但兩岸之間畢竟處於政治對立和治權分立狀態,且受到美國干預主義政策的隔離性影響,兩岸政治隔離與外部干預問題始終困擾兩岸中國人與兩岸管治當局。1971年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的通過是兩岸關係的一個重大轉折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為國際法上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聯合國系統的任何組織和會議都必須以該決議確定的一個中國法律含義為準則。

  “九二共識”是國共兩黨在大陸改革開放條件下共同謀劃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制度基礎和互動架構的積極政治成果,在兩岸和平統一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③:其一,這一共識在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從國際法上肯定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進一步從國家憲法意義上確認兩岸屬於一個中國,排除了任何形式的“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制度選項;其二,這一共識以兩岸中國人的智慧方式確認了兩岸和平來往之具體制度的共同政治前提,有助於凝聚和深化兩岸“同文同種”的中華民族認同,“兩岸一家親”④之家國認同根源於此;其三,以“九二共識”為基礎,以兩會協商為機制,兩岸迄今為止達成了20餘項涉及經濟民生與公務行政的合作協議,服務兩岸人民和平來往與融合發展,也進一步增進了兩岸制度性互動的信心和經驗,由和平發展“漸進”達到和平統一一度成為兩岸關係演變的強大共識,並在馬英九執政期間到達一定的歷史高度;其四,九二共識儘管存在“一中各表”的政治困擾和民進黨的否定性破壞,但其核心意涵中的“兩岸共謀統一”已經穩定地成為大陸和愛國愛台統一力量的共同認知和共同目標,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布40周年紀念大會上提出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就是對上述共同目標的積極回應⑤,但遭到民進黨當局的政治封殺和制度打壓。 

  2016年民進黨重返執政以來,在其“台獨”黨綱和外部干預勢力影響作用下,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全力推進“去中國化”,實施兩岸新隔離政策和“倚美謀獨”的政治路線,嚴重損害了兩岸和平統一的政治基礎和制度預期,也進一步威脅到了中國的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兩岸關係由馬英九執政時期的和平發展逐步轉向風高浪急的反“台獨”、反干預鬥爭。蔡英文當局對兩岸關係定下了“兩岸互不隸屬”的實質兩國論定位,賴清德作為民進黨“務實台獨工作者”不可能回到“九二共識”,甚至可能提出更激進的兩岸對立論述和法理“台獨”主張。美國出於其“以台制華”的地緣政治和新冷戰戰略需要,對“一個中國”政策不斷進行切香腸式的掏空操作,變相推進台灣的主權化和國際化進程。美國近些年推出的“葛來儀報告”和《台灣國際團結法案》等就是顯著的“去中國化”政策信號,甚至可能在國際空間損害一個中國原則的法理根基和政治認同度。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