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評論》月刊第323期內容介紹

http://www.CRNTT.com   2024-11-17 00:00:33  


 
  深圳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台灣法律研究所副所長黃繼朝,和深圳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林薇薇聯合發表《美日同盟“現代化”的內涵及其涉台取向》一文。文章指出,隨著大國博弈日趨激烈,美日對中國的戰略競爭顯著增強。兩國企圖以“同盟現代化”為名,實現美日關係的提質升級,共同應對所謂由中國帶來的現代威脅與挑戰。深入剖析美日同盟的“現代化”概念,可以發現其內涵呈現出明確的“制華”性、指向性以及延展性。隨著美日同盟“現代化”進程的推進,雙方聯手實施“以台制華”的戰略取向不斷凸顯,並在聯合涉台操作上呈現出一系列新動向。在新形勢下,美日同盟“現代化”的加速推進無疑為亞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引入了諸多不確定因素,進一步加劇了地區的緊張局勢,也使得台海局勢更加複雜嚴峻。

  本期“兩岸”欄目刊發了《“兩制”台灣方案視域下兩岸民族認同的家族文化效應》《加快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推進國家統一進程研究》《從融合發展邏輯看台灣民眾的“兩岸融合認同”》和《新時代兩岸政治協商:必要性基礎、目標進程和推進對策》四篇文章。

  閩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鄢姿和閩南師範大學校長李順興教授聯合發表的《“兩制”台灣方案視域下兩岸民族認同的家族文化效應》一文指出,民族認同是國家認同的重要基石,家族及其衍生的宗族又是民族共同體的基本單元。家族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相容性和排他性俱在、尙義性和功利性共生等雙重特徵。因此,在“兩制”台灣方案的研製、實施和完善中,以兩岸共同的價值標準和行為規範對家族文化進行揚棄,即批判性繼承發展,弘揚以認祖歸宗為原動力的家國情懷,推動基於兩岸閩南人精神家園建設的民族認同至關重要。通過觀察台灣霧峰林家家族發展歷程,實證積極的家族文化在兩岸同胞血緣聯繫、家族傳承以及社會聯動等方面具有優質效應。兩岸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可通過深耕祖地文化、活絡文化同源、宣導通力合作和搭建智能平台等實踐路徑,特別是認同兩岸同宗同國的宗族,以兩岸“宗親貿易”方式,打牢民族認同的經濟共同體基礎。

  在《加快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推進國家統一進程研究》一文中,福耀科技大學數字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研究員朱磊指出,台灣問題從產生到解決,大體會經歷三個階段,即平衡對峙、不平衡對峙、不平衡非對峙,目前處於第二階段。和平統一並非沒有可能,兩岸應通過利益融合、感情融合、理念融合、命運融合,構建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台灣問題由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轉化,最終完成國家統一。台灣問題必然解決,中國的完全統一必然會實現,這是個歷史過程。國家實現完全統一,並不是兩岸關係發展的終點,而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新節點。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建設始終是更長遠的目標和方向,也必將為兩岸同胞帶來更持久的穩定和福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