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鄭永年:執政黨需吸納社會力量促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08-12-30 17:17:37  


 
  在很多方面,國家能力是失敗的。如果不能有效地把錢用到社會改革的方方面面,那麼就是失敗。誰都意識到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但是就是改革不了。

  醫療改革爭論已經多年,還在爭論。原因似乎也很簡單,錢掌握在既得利益手中,他們不想把錢花到造福於社會大衆的社會制度的建設上。對既得利益來說,現有的社會制度已經有利於有錢有勢階層,何必要進行改革呢?

  如何克服阻力來進行經濟和社會改革?顯然,政治改革是關鍵。而政治改革的關鍵則在於政治過程的開放。中國并不是沒有任何形式的政治改革,但大都是體制內的改革。這些年來諸多體制內改革效果并不顯著。因為是體制內部改革,往往是左手改革右手,沒有任何力度。

  在政治改革方面,中國已經沒有超然的力量。在強人政治的時代,例如毛澤東和鄧小平時代,領袖們能够超越於官僚體系之上進行改革。沒有了政治強人,中國靠什麼來改革?靠解放思想,靠政治創新。解放和創新就是要產生一些和既有的事物不一樣的事物。

  思想解放和政治創新首先就是要解決誰來改革的問題。就是說,改革的主體是誰?毫無疑問,是執政黨。但執政黨如何能够獲得改革的動力,做一個名副其實的改革主體呢?沒有任何辦法,執政黨改革主體的確立只能通過執政黨吸納社會力量來達成。

           執政黨須吸納社會力量

  政治向社會開放至少有兩層意義。一是執政黨向社會吸引官員。中國政治制度不學西方,但這并不是說不能向社會吸取改革者。新加坡是個很成功的例子。

  新加坡的大部分高級官員甚至是領導人都是由社會培養的。他們進入執政黨之前都是社會經濟各方面的精英。從社會吸納人才有效地解決了執政黨必須是人民的一部分的問題。

  與之相比,中共都是從內部培養幹部,培養的往往是官僚類型官員,沒有全局觀,沒有社會觀,也很容易和人民和社會脫節。

  二是向社會分權。中國的分權總是在不同政府層級之間進行,也就是說權力的分配總是在政府內部進行。這樣,向中央集權往往變成專制,向地方分權往往產生很多土皇帝。向社會分權就是就是向社會尋找繼續改革開放的動力。

  近年來,權力迅速向中央傾斜,但是社會還是那樣無力,所以改革也無動力。要產生改革的動力,權力在向中央集中的同時也必須向社會分權。

  當改革開放遇到了困難的時候,抱怨改革開放,否定改革開放,都沒有出路。所有人都知道,中國再也不可能往回走了。唯一的出路就是繼續的改革和開放。

  而新的改革開放也不是從前的重複,新的開放必須是向社會的開放。不管阻力有多大,開放政治是中國必須追求的目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