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復興中國傳統,走向“左派儒學”?

http://www.CRNTT.com   2009-01-15 07:35:50  


儒學開始復興。
  中評社北京1月15日訊/此間光明網-光明觀察1月14日登載貝淡寧長文《復興中國傳統,走向“左派儒學”?》,全文如下: 

  八十年代末期,我認識了幾個海外中國留學生,其中一個後來成為我的夫人。那是激動人心的時代,是浪漫與政治的結合,但是我不會講中文,對中國文化了解甚少,這似乎成了我和新認識的朋友們溝通的障礙。因此,我決定學習中文,也決定學習中國文化。但那時學生的心思幾乎完全撲在西方文化和政治上,他們普遍認為中國文化是中國“落後”的根源和走向現代化的障礙。只是後來,我才了解到這種觀點得到二十世紀廣大中國知識分子的認同,不管他們的政治傾向如何。 

  我很少預料到二十年後自己竟然到了清華大學講授政治理論,更沒有料到時代精神(zeitgeist)竟然出現了這麼大的轉變:如今,中國學生常常從中國文化中尋找靈感和指導,不僅尋找日常生活的道德指南,而且尋找政治改革的思想。儒學似乎特別處於中國文化複興的前沿。如何解釋這種時代精神的轉變呢?它對於思考中國的未來有什麼隱含意義呢?在本文中我將就這些問題展開討論。 

  為什麼出現復興? 

  中國傳統的複興有幾個原因。其中一個在本質上是經濟原因。我們知道中國是經濟不斷壯大的國家,隨著經濟力量的壯大,文化上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考慮到擁有儒學傳統的東亞在經濟上的成功,儒家思想不利於經濟發展的韋伯式觀點開始受到廣泛地質疑。和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不同,儒學從來沒有對經濟現代化進行有組織的抵抗。隨著中國成為全球大國,現在輪到中國開始確認自己的文化傳統了。因此,諸如儒學這樣的傳統在中國複興就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了。 

  但是現代性也有不利的一面。它常常導致一種原子主義和心理上的焦慮。對於社會地位和物質資源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隨著社會責任感的衰落和其他傾向的世界觀的出現,集體主義生活方式和文明開始崩潰。即使那些成功者也開始詢問“現在該做什麼呢?”人們認識到賺錢不一定導致幸福。它只是獲得好生活的手段,但究竟什麼是好生活呢?僅僅是追求自己的利益嗎? 

  至少在中國,許多人並不想被看作個人主義的。僅僅關注個人幸福的觀點似乎過於以自我為中心了。要真正自我感覺良好,我們也需要對他人好。就是在這裡儒家思想發揮作用了:傳統就是建立在好生活在於盡到社會責任的假設基礎上:做個完整的人,就要承擔涉社會責任和政治承諾。簡而言之,儒家道德能幫助填補常常伴隨現代化而來的道德真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