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蔡英文為何要增設“社會運動部”

http://www.CRNTT.com   2009-02-02 06:06:01  


 
  現在,蔡英文在民進黨經費極為匱缺,因此曾大幅壓縮中央黨部和地方黨部黨工,并對高級黨員進行減薪;連聯系黨中央與黨務專員情感與資訊交流的《民主學院》雙月刊,已在寅吃卯糧下停刊﹔黨中央下令各部門冷氣盡量不要開得太強,沒有媒體在場時記者室關燈以節約能源﹔中執委段宜康因應兩岸關系急遽升溫,在中執會提議回複設置“中國事務部”,也因黨中央經費不多、員額縮編,怎還增設部門為由遭到否決的情況下,卻再增加一個“社會運動部”,其職掌極有可能再與現存的“社會發展部”相近甚至是有部分重迭。顯然,蔡英文為了為年底的縣市長選戰“熱身”,為了挽救民進黨及避防自己因年底縣市長選舉狂輸而賠上自己的政治生命,也就顧不了那麼多,即使是民進黨已經窮得揭不開了鍋,也要迭床架屋,增設一個“社會運動部”了。 

  實際上,根據民進黨《中央黨部組織規程》規定,中央黨部設有一個“社會發展部”,而且排位頗前,在十二個黨務工作單位中排名第五,僅次於“秘書處”、“組織推廣部”、“文化宣傳部”、“國際事務部”,而前於“婦女發展部”、“青年發展部”、“族群事務部”、“財務委員會”、“政策委員會”、“民意調查中心”、“台灣民主學院”(即前“凱達格蘭學校”)。“社會發展部”的職掌是:一、企業、勞工、農民、環保等社會關系之開發與推展;二、社會運動團體之聯系暨社會運動之支持或主辦;三、民間社團之聯系,以及其他與拓展社會關系有關的事宜。其中第二項中的“社會運動之支持或主辦”,就顯然是與蔡英文計劃新設的“社會運動部”的職掌,完全重迭。 

  其實,“社會發展部”的前身就是“社會運動部”。由此看來,“社會運動部”是民進黨早年在野時適應其街頭運動的產物。在執政後為了適應形勢變化,而將之改為“社會發展部”,主司與扶輪社、獅子會、地方宗族等各個社會團體的經營、公關聯系與合作,并安排各支持團體到“總統府”參觀訪問。 

  而現在民進黨重新淪為在野黨,恢複“社會運動部”、重走街頭路綫,似是順理成章。但卻仍保留那個本是對應執政時進行“公關發展關系”的“社會發展部”,而且兩個黨務工作單位的部分職掌有所重迭,就有違蔡英文所強調的“精簡節流”方針了。 

  不過想想也是,民進黨重新淪為在野黨後,一大票政務官被馬英九“掃地出門”;而去年“立委”選舉敗選,又有一大群前“立委”淪為平民,中央黨部就是“收容”這些“失業者”的好去處。實際上,民進黨現任副秘書長陳其邁,政策委員會首席政務副執行長劉建忻,組織推廣部主任吳祥榮,文宣部主任鄭文燦,婦女發展部主任廖碧英,國際事務部主任林成蔚、副主任黃致達,族群事務部主任彭添富、副主任夷將‧拔路兒等,就是前朝政務官;而現任社會發展部主任沈發惠,黨主席特別助理蕭美琴,政策委員會執行長莊碩漢等,就是前“立委”。現在設多一個“社會運動部”,也可再安排多幾位“政治失業者”的就業出路。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