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民進黨 不要給不安的社會投炸彈

http://www.CRNTT.com   2009-02-03 11:11:05  


吃飯要緊,民進黨還是讓臺灣社會穩定一點吧。
  中評社香港2月3日訊/臺灣《聯合晚報》發表社論,針對在野的民進黨把2009年訂為“社會運動年”,問“社會運動能搶救失業嗎?”文章内容如下:
 
  經過長達九天年假,公務機關和企業今天恢復上班,各行各業也陸續開工。很多人心情可能很複雜,一方面應慶幸自己還有工作,另一方面不免擔心著未來會不會也加入失業的行列。

  2008這一年是金融海嘯年。不管怎樣,有工作的人要知福惜福,把握當下好好工作。沒有工作的人,則要放下身段,思考著如何重新出發。那麼,過年後的這一年呢?對於政府來說,應該是“搶救失業年”吧!年假還沒結束,“劉內閣”已經連夜加班,急著端出搶救失業方案,尤其是面對來勢洶洶的年假後擴大失業潮,如果不能有效遏止,未來的情勢將更不可收拾。

  相對於政府這一邊,在野的民進黨把2009年訂為“社會運動年”,並準備成立“社會運動部”,先進行論述和思想改造,再進入社會運動行動階段,對馬政府進行施政總體檢,甚至打算號召失業者上街頭。

  對於民進黨來說,社會運動不是什麼新鮮事,當年新潮流系提出“社運政治化,政治社運化”,把台灣的社會運動推向高峰。關懷弱勢和社會改革的方向,不論在以前或是現在,都是正確而值得重視。尤其現在眾多失業者,更是需要政府和社會大眾的關懷協助。

  但在目前全球受景氣影響而失業率狂飆的時刻,如果在野黨提社會運動的目的是為動員街頭抗爭,將社運等同於群眾運動,那麼在不安的氣氛下,無異於投下一顆製造社會不安的炸彈。馬政府的搶救失業政策確實需要不斷受到監督和檢視,人民也有權要求政府對症下藥;但這一波的高失業率是全球現象,民進黨如果只思把失業者帶上街頭進行抗爭,對解決問題能有多少幫助,的確需要好好評估。

  民進黨執政期間,對關懷弱勢是否足夠盡力,已有公評;很多人認為那是社會運動重大挫敗的年代。如今回到在野地位,重拾社運路線,將帶來何種不同的面貌?或者只為合理化街頭抗爭手段?在失業率居高不下的社會情勢中,“社會運動年”的口號和“搶救失業年”的政策,會是相互輔助,還是相互對立,讓台灣社會更加不安?在這關鍵的一年,如何為穩定人心、扶助弱勢盡力,朝野都該再多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