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文懷沙事件”標明“國學”已死?

http://www.CRNTT.com   2009-02-23 10:04:10  


 
  我認為,這才是一般國人不能原諒鄭家棟和文懷沙的深層原因,因為他們是表裡不一的“偽君子”。不過,正是從這一個基本落腳點出發,我卻得出了一個十分令人沮喪的結論:傳統意義上的那種“國學”和“儒學”已經死亡,並且在可預見的未來,它也沒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這必須從構成中國古代文化傳統主流的儒學的性質說起。餘英時先生在《現代儒學的回顧與展望》一書中精辟地指出,儒學不是一種單純的哲學或宗教,而是一套全面安排人間秩序的思想系統,從一個人自生至死的整個歷程,到家國天下的構成,都在儒學的範圍之內。過去2000多年中,通過政治、社會、經濟、教育種種制度的建立,儒學一步步滲透進國人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雖然傳統儒學不能與傳統制度畫等號,但它確實托身於後者。因此,隨著辛亥革命以後大一統皇權政治制度的崩潰,儒學也就失去了其安身立命的依托,變成一個游離於現代建制之外的“游魂”。“游魂”的意思是說,儒學的許多精神元素至今依然在中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發揮著顯性或隱秘的功能,但作為一個整體性的架構,它已經不複存在,無力再像過去那樣為整個社會生活提供一個穩固的思想基礎。 

  如同社會政治一樣,現代中國的學術在形式上也是以西方模式組織起來的。要成為一門“科學”,就必須符合學術的規範。儒學的生命恰恰從來就不在於抽象的理論思辯,而在於豐沛的人生實踐。因此,如果我們把現在學院中奉行的學術規範強行套在儒學身上,那無異於把它製作成木乃伊。一個具有科學精神的嚴肅的大學校長會告訴我們,大學裡既無必要、也難以容納下一個“儒學”專業,因為它的學術內容已經被吸收整合進哲學、政治學、倫理學、歷史學乃至文學等許多專業學科,而它那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實踐內容又不是大學和研究機構應該承擔的任務。 

  這就是儒學或國學在現代中國面臨的根本性困境。不管多麼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我們都不得不承認,那種傳統意義上的純正的儒學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死亡。((陳季冰 資深評論員;原標題:“文懷沙事件”為傳統國學唱挽)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