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鄢烈山:台灣民間社會的“點、線、塊”

http://www.CRNTT.com   2009-03-11 07:50:25  


 
  仔細想來,“志工”為什麼這麼令我感動呢?首先,他們給人的直觀感受是人與人之間的友善、溫暖、信任,而不是冷漠、猜疑乃至敵視和防範。這樣的社會氛圍,只能靠志願者這樣的民間力量才能形成;靠警察和政府力量維持秩序也許很“安全”,卻不會有如沐春風的親和力。再深入思考,普通的、普遍存在的志工,並非出於宗教熱情和犧牲精神,他們的情懷難道不是基於對社會信賴、對家園熱愛的公民精神嗎?這種建設美好家園的責任感、泛愛眾的奉獻精神,正是社會最寶貴的力量。 

  本不想把這些感受寫作成文,不過從台灣回來後,旋即奔成都參加媒體論壇,隨隊履及地震災區綿陽及受害最嚴重的北川原¬縣城,然後又去都江¬堰市。這一圈奔波下來,我對災區志願者的“銷聲匿跡”感觸頗深。在綿陽一間堆放救災物資的倉庫,我們看到了大堆因缺少人手來不及發放的即將過期食物、飲料以及冬天可禦寒的衣被……人們的愛心是毋庸置疑的,危難之時多少人都願意做義工,然而,若不是“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他們為什麼都不出現了?

  據報道,鐘南山院士最近加盟“志願者之家”。廣東志願者聯合會首次召開的代表大會,聘請港星成龍任特邀榮譽會長。我多麼希望大陸的志願者也能做到隨時隨處可見,同時但願“不要與陌生人接觸”之類的提示因無必要而趨於消失。 

“線”——基金會 

  言歸正傳,再說台灣的民間力量。如果說作為個人的志工是民間社會網絡上的“點”,各種基金會、非營利的非政府組織(NGO),則是這個網絡上的“線”,或經¬或緯。 

  台灣的基金會很多,它們是獨立的,雖然是勸募集資而非營利,也號稱“財團法人”,比如“龍應台文化基金會”的全稱前面就有“財團法人”四個字。我們在台北著名的溫泉區北投住過兩晚,•¬閱了“北投文化基金會”與“北投社區大學”辦的雜誌《北投文化》,看得出這個基金會主要是為社區服務的。雜誌不僅介紹北投地區的大街小巷、生活場景,介紹社會文化創意、品牌設計,還有專講北投的“永續(即大陸所說的‘可持續發展’)農業”等,內容相當廣泛,組織和參與的社會活動也相當豐富。 

  這些非政府組織對於社會血脈的暢通,對於營造社會和諧,顯然有著不可抹殺的作用。 

  社會的運行和治理,有三種主要的力量:一是廣義的政府即公權機關,它的責任和義務是提供秩序、公正、安全等公共產品;但因為它要用警察維護秩序,用法警保障司法公正,用稅警處罰不按章納稅者等,它必須倚靠強制力,而公權隨時有被濫用於壓制民權的可能。二是市場的力量、商業的力量、金錢的力量,這種力量主要由有組織的企業來體現,用利益來驅動、引誘、壓迫分散的消費者。這兩種力量對社會正面意義上的控制都可能“失靈”,即所謂“政府失靈”和“市場失靈”,因而它們有聯手對付公民個體的可能,即官商勾結、權錢交易。而第三種力量,包括基金會在內的非政府組織是公民的自願聯合,它們既不牟取商業利潤,也不具備行政強權,自然就成了社會中最健康的力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