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瓜分海洋陰謀 逼近中國 | |
http://www.CRNTT.com 2009-03-12 10:56:56 |
吳稼祥認為,四個歷史原因使得中國對南沙群島的主權被長期懸置:一是中國傳統的重農抑商政策,使得皇朝時代的中國政府重大陸輕海洋,在走極端的明朝,甚至封鎖海洋;二是1949年後,大陸和台灣分治,被台灣當局接管的西沙和南沙群島在管轄權上難以統一;三是在海洋油氣資源被探知之前,行使對這些島嶼的主權,成本巨大,但沒有實際收益;四是改革開放時期的中國,既要裁軍支持國家經濟建設,又要爭取和平國際環境,結果,中國海軍擔負的實際上是海岸防衛職責。在這種情況下,對別國惹起爭端的海洋權益實行“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政策,就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爭議不是你想擱置就能擱置的。當下,一個無法被擱置的情況出現了:“聯合國關於海洋劃界委員會”要求各國在5月底前申請上報各自對海洋島嶼和管轄海域的一個主權申請。一旦某些國家對屬於中國的南沙群島中的某些島嶼的主權申請得到聯合國認可,擱置在樹上的果子就落在人家筐子了,誰還願意和你共同開發?中國現在要做的是,和台灣當局協調一致,依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向聯合國海洋劃界委員會聯合提出南海諸島嶼主權申請,在它接到不同國家和地區對同一個島嶼都提出主權申請的情況下,如果它不想挑起事端,可能的選擇或許是繼續“擱置”。爭取到這個“擱置”,就為中國在南海的實際存在贏得時間[6]。 “聯合國關於海洋劃界委員會”要求各國在5月底前申請上報各自對海洋島嶼和管轄海域的一個主權申請。這表明海洋歸屬權尚待國際組織認定,這為世界各國爭奪海洋所屬權創造了一個最後的機會。“海洋已成為資源瓜分的新目標”的預測已經成為現實。 在大國的競爭中,發揮的是自己的優勢,打擊的是對方的軟肋。沿海經濟是中國柔軟的腹部,沿海島嶼是中國經濟的肋骨。骨折筋斷,後果不堪設想。因為中國沿海不僅有豐富的資源,而且是中國能源的海上通道,命門所在不得不防。 我在2007年指出,當政治庸人煞費苦心地計劃減排二氧化碳氣體用以減緩全球變暖的時候,政治強人卻在利用全球變暖的機遇籌劃搶奪北極的領海和資源。打出氣候政治招牌的始作俑者,掩人耳目的兩手更勝人一籌:一只手揮舞減排溫室氣體的政治號令,壓制對手的經濟發展;另一只手伸進北冰洋底,意在攫取尚無歸屬的資源和能源。英國僅僅把氣候變化作為外交戰略是最大的失誤,現在英國國內也遭遇氣候變化所造成的罕見洪水災難。事實證明,英國關心氣候是假,攫取資源是真[7]。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