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元老爭逐 反映政治想像的枯竭 | |
http://www.CRNTT.com 2009-04-19 13:00:42 |
但以陳唐山和蘇貞昌的例子,他們皆曾久任地方首長,因表現出色而晉升“中央”要津;如今,為了個人政治因素,要再返鄉爭奪地盤,當然會對新人造成排擠。民進黨以“世代交替”為由,排除了民調超前的陳唐山代表出征台南,表面聽來也言之成理;但如果同一法則卻不適用於蘇貞昌,難免要受到地方民眾質疑。 當然,如果以勝選為最高前提,民進黨在北縣提名蘇貞昌,那麼“世代交替”的理想該被犧牲,也就不難理解。但是,這也反映了台灣民主政治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選舉手段的高度策略化,已經逐漸把政治帶離以“人民為主”的本質了。 看近廿年的選舉變化,從早期國民黨時代的買票、配票動員,到民進黨時代的悲情、抹黑戰術,選民見識了種種極端的選舉造勢伎倆。然而,選舉技術上如此“精進”的民主台灣,在歷經二度政黨輪替後,卻無法讓人民享受到更美好的施政,反而在藍綠互鬥中飽受夾擊的傷害。藍綠政黨耽於彼此勾心鬥角的對決,在民眾又有什麼樂趣可言? 馬英九以五成七的高人氣當選“總統”,上任後支持度卻旋即跌到三成;最近兩次“立委”補選,投票率均只在四成上下,人們連投票所都不想去。這些現象,都說明了台灣政治的創意和召喚力已瀕於枯竭,藍綠陣營皆然。當政治愈變得個人化、派系化,對公眾的意義也就愈薄弱;越多老人不肯甘休,政治恩仇就越難分解,也虛耗社會對新局的期待。如果歐巴馬生在台灣,想脫穎而出,豈不要等到白頭? 的確,當民主逐漸變成政治人物的權力豪賭時,再忠誠的選民也會感到厭倦。綠營大老評論蘇貞昌的“天王出征”說,如果蘇選上,他將成為民進黨的新權力中心;即使落選,他也會變成綠營的大英雄。但事實果真如此嗎?且看謝長廷參選“總統”時固然威風一時,但落選後又如何了?再看,陳定南當年在宜蘭奠下“陳青天”的口碑,但上次再回鍋卻選得一片蒼涼,連昔日的好名聲都黯然。宋楚瑜在省長時席捲全台,但他執意參選台北市長卻僅獲五萬多票,豈不枉費老宋一生傳奇? 台灣選民果真偏愛“巨星”、“老牌”,或者那只是政治人物的錯誤想像?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