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世界經濟倒逼中國外貿發展新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09-06-05 08:47:07  


 
           中國外貿跌勢趨緩 

  文章表示,2009年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預測,2009年世界貿易縮減幅度在2.8%左右。而據世界銀行此前預測,2009年全球貿易額將下降2.1%,為1982年以來首次下降。但是世貿組織預測更加悲觀,4月報告預測2009年世界貿易額將下降9%。其中,發達國家是重災區,預計今年出口將下降10%,發展中國家出口下降2%—3%。此前世貿組織公布2008年世界貿易額增長2%,2004年—2007年間增長了14.0%—21.6%。顯然2009年世界貿易將出現前所未有的嚴重下滑。 

  近期中國外貿動向與特征表現為:
 
  第一,外貿跌勢趨緩。中國2008年四季度貿易下滑幅度小於同樣屬於出口依賴型的日本、德國,甚至也小於內需主導型的美國。2009年前三個月中國外貿出口出現罕見的大幅下滑,但是相比日本近乎腰斬顯然比較抗跌。 

  第二,提前調整顯示中國外貿政策具有預見性、主動性。以加入世貿組織為契機,中國外貿進入前所未有的高增長時期。2001年中國進出口貿易額5000億美元,2008年2.56萬億美元,7年增長4倍。同期中國外貿規模在世界貿易比重由4.3%上升至2008年的10%,居世界貿易位次由第6升到第2。如此龐大規模的貿易還能持續以20%—40%的速度增長,顯然屬於超常規增長。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認識到超常規增長不可持續。所幸的是此後中國政府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抑制出口、擴大進口、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正是由於我們主動提前調整經濟結構、啓動轉換發展模式,當2007年—2008年世界經濟發生金融危機,進而也引發實體經濟危機時,中國經濟、貿易表現卻相對平穩,面對百年一遇的嚴重衝擊顯得游刃有餘,相對抗跌,在世界一枝獨秀。
 
  第三,出口成本由升轉降、調整速度快。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中國在保增長目標要求下,對出口抑制措施逐步解除,導致出口成本上升40%的因素幾乎全部消失。這對中國企業降低出口成本、改善經營、提高國際競爭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四,勞動密集型產品存在剛性需求。從2009年春季廣交會來看,外商評價中國或東南亞出口產品,多數認為中國產品性價比相對較高,中國出口的日常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受危機衝擊較小,在調整庫存之後仍需從中國進口。這說明中國出口產品結構也有抗跌性。 

  第五,中國調整出口結構取得初步成效。海關統計顯示,從企業性質分析,2009年1—4月中國一般貿易出口下降19.9%,而加工貿易下降23.4%。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