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張亞中:台灣前途未定論 政治幽魂

http://www.CRNTT.com   2009-06-18 00:39:51  


馬英九應深思台灣的前途係於何方
 
  (二)台灣民主內戰的開啟

  不是沒有人看出李登輝的國族建構路線圖。首先是李登輝在1994年接受司馬遼太郎的談話時,揭露了他心中的真正企圖,他“身為台灣人的悲哀”言論,日本教育的背景、對中國的厭惡、認為國民黨是“外來政權”,已經開始讓人察覺到他的最終目的為何。

  李登輝在“國族建構”過程中碰到幾個大的問題。首先是他如何擺脫“一中憲法”對他的束縛;其次是美國是否會支持;第三是北京會採取甚麼樣的反應。李登輝無法解決這些問題,所採取的策略就是“拖”,用“民主”做為“拖”的工具。李登輝等待的是“瓜熟蒂落”,等待的是突如其來的一個“變數”(例如中國的崩潰),台灣的“國族主義”建構將可順利完成。

  可是李登輝萬萬沒有想到,他的這一套“國族建構”藍圖,卻給台灣社會帶來了紛擾與災難,台灣自此進入了“國家”認同與兩岸定位的民主內戰。這一場內戰並不是以暴力,而是以選舉方式來進行。“國家”與社會認同的分歧並沒因為每一次的選舉而結束,反而愈演愈烈,成為每一次大選的主軸,迄今沒有結束的跡象。

  首先是國民黨內部開始分裂,新國民黨連線、新黨、親民黨相繼成立。他們在不同階段分別質疑李登輝的國族建構路線。

  1996年的選舉是台灣民主化以來的第一場“總統”大選。李登輝用國民黨這塊招牌來遂行其自己的理念。1996年國民黨高興贏得了“總統”大選,但是四年之間,他們逐漸發現,李登輝原來走的根本不是國民黨的“憲政路線”,所謂“國統綱領”與“國統會”根本是李登輝鞏固其權力的工具,而不是他真正的信念。李登輝對於中國是沒有任何情懷的。1999年拋出“特殊國與國”的“兩國論”,讓國民黨才真正感覺到受騙了。事後證明參與“兩國論”論述的重要核心,竟然都是未來民進黨的重要領導幹部。國民黨後悔已晚,“戒急用忍”已經讓台灣失去了在中國大陸發展的先機;更重要的,李登輝的“台灣主體性論述”已經逐漸取得主流,國民黨內部又無法形成一個可以超越的論述。

  在“國族建構”過程中,李登輝用的策略是“強調民主、不理憲法”。他用“民主自決”做為台灣前途何去何從的依據。李登輝的策略是,台灣未來的前途必須由台灣地區的住民自己決定,這一點上,李登輝與民進黨有了交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