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今日中國 已經更加自信

http://www.CRNTT.com   2009-09-14 11:48:14  


今天的中國人,敢於引進、勤於吸收,有理由更加自信。
  中評社北京9月14日訊/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今天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今天,中國更自信”。作者表示:“無論是中國的經濟實力、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速度、對全球重大事務的影響、世界各國對中國文化的了解程度、中國人的活動範圍和影響力等,都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文章内容如下:
 
  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前夕,有人向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今天,中國更自信了嗎?

  就中國這個國家而言,答案無疑是肯定的。無論是中國的經濟實力、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速度、對全球重大事務的影響、世界各國對中國文化的了解程度、中國人的活動範圍和影響力等,都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

  就具體的中國人而言,也應該更自信了。即使有一些國人缺乏自信,甚至自卑,也并不意味著他們不愛國。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掌握的信息不同,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有些人恰恰出於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才更加謹慎或過於憂慮。

  重要的是,我們的自信應該建立在對歷史和現實、國內和國際的透徹了解的基礎上,建立在對未來信念的基礎上。

  從歷史的表象看,近代以前的中國從來都充滿自信。不用說漢唐時代,就是到了鴉片戰爭失敗後的清朝,老百姓不還堅信大清帝國無論哪一方面都勝過英、法等“蕞爾小國”嗎?實際上,堅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周人根本不知道在他們之前有過巴比倫和埃及;東漢時,盡管已有人知道西方有一個“大秦國”,卻并不了解羅馬帝國的實際狀況;處於“開元盛世”的唐朝人,也不知道令高仙芝全軍覆沒的“黑衣大食”究竟是何方神聖。

  這樣的自信,是基於封閉和自大的。由於中國當時的確是東亞最先進、最強大的國家,也沒有受到外部勢力的威脅或外來文明的挑戰,這種自信依然起著積極作用。但到世界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中國的先進地位不複存在時,盲目的自信盡管能奏效於一時,最終卻導致理想的破滅和信心的喪失。

  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才有了真正的自信。盡管我們知道中國在很多方面還很落後,經濟總量雖已進入世界前列,人均指標卻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但我們從進步中看到了希望,增強了信心,并且堅信自己選定的持續發展目標及和諧生活方式,不必事事爭先、樣樣攀比。在弘揚傳統文化,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的同時,我們不諱言傳統文化中的糟粕,承認中國文化本身的局限。在欣賞、理解其他文化的同時,理直氣壯地拒絕不適合中國國情的文化或我們不願接受的觀念。

  有了這樣的自信,我們就能繼承一種優良的傳統——不斷學習別人的長處,強壯自己的筋骨。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張騫通西域帶回葡萄苜蓿,“胡床”的引入徹底改變了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西域的“胡樂”、“龜茲樂”演變成民樂、國樂,外來的佛教成為本土化的禪宗,阿拉伯人的航海經驗融入鄭和航海的“針路”并畫入元明時期的地圖,康熙任用西方傳教士在全國測繪并編成當時最先進的地圖……這些引進和吸收,豐富了中國文化,改變了國人的生活方式,產生了深遠的社會影響。今天,既然我們已經了解自己的不足,當然會更自覺、更大膽地采納世界上的先進文化。

  我相信,中國人的自信心會越來越強,具有自信心的人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