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貿易保護 傲慢冷戰思維與實用主義

http://www.CRNTT.com   2009-11-26 11:17:25  


不肯“俯就”的心態,恰恰說明美國人頭腦中某種固有的傲慢慣性
  中評社北京11月26日訊/《東方早報》今天刊登宏觀經濟分析師劉濤的文章“貿易保護的傲慢冷戰思維與實用主義”,作者表示,“當奧巴馬訪華時將美中關係別開生面地定位成‘既是重要的合作夥伴,也是競爭對手’時,人們總是過多地將注意力集中於前半句,而忽略了後半句的隱含意味。成為公平的競爭對手當然也沒什麼不好;但在世界一只腳邁進復甦通道、另一只腳還停留在衰退泥潭中的微妙時刻,是否有必要這麼急著將合作拋諸腦後呢?”文章內容如下:        

  美國商務部11月24日做出終裁,以中國油井管存在補貼為由,宣布將對相關中國輸美產品加征10.36%至15.78%的反補貼關稅。該案涉及金額約27億美元,堪稱迄今為止美國對華貿易制裁數額最大的一起案件。聯想到此前美方接連出台的輪胎特保案和金屬絲網、銅版紙關稅案,頗給人以一波還未過去,一波又已來襲的印象。

  僅僅幾天前,奧巴馬政府還在信誓旦旦地向中國保證,美國是堅持自由貿易的,反對貿易保護的。無疑,這種言行不一致的反差客觀上將惡化中國民眾對於奧巴馬政府的觀感。

  當然,站在美國人的立場來看,這也本屬正常。美國國內既有行政部門與立法部門的權力之爭,又有聯邦和地方層面的不同利益考量;即便是在行政體系內部,各部門也保持了相對獨立性。此外,美國人對外交往時還喜歡將“政治的歸政治、經濟的歸經濟”這句話掛在嘴邊。可以說,至少在中國知識階層,能夠理解美國這種行事原則的人不在少數。

  然而,問題症結正在於此:我們常常願意去盡最大努力理解美國文化和美式思維,而美國人卻無意放下身段去認真理解東方文化和中國人的想法。這種不肯“俯就”的心態,恰恰說明了美國人頭腦中某種固有的傲慢慣性。

  儘管近年來美國國內一些人開始正視中國崛起這一事實,如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伯格斯坦提出了“G2”構想,哈佛大學教授弗格森更提出了“中美國(Chimerica)”這類前衛概念,而奧巴馬此次訪華時似乎也非常樂意將中美關係抬得很高,甚至令日本、印度等都不由得心生嫉妒。但這種表面上的讚美絲毫不能掩蓋多數美國人內心深處將中國崛起視為威脅的杞人之憂——就在奧巴馬訪華期間,CNN的一份民調顯示,70%的美國受訪者認為中國是個經濟威脅,只有28%的受訪者持積極態度。

  另一方面,這種美式“人格分裂”其實也是某種冷戰思維的延續。美國權威智庫“對外關係委員會”的主席理查德.哈斯最近寫了一篇文章,旨在總結美國在與前蘇聯對抗中最終“取勝”的法寶。其結論是,在直接反擊對手的“推回”(Roll back)策略和圍堵對手影響力擴張的“遏制 ”(Containment)策略兩者中,歸根到底起作用還是靠後者。因此,哈斯最後總結道,對於伊朗、朝鮮這種國家,美國今後仍應繼續訴諸“遏制”這一屢試不爽的辦法。不過,明眼人一望便知,恐怕遏制中國才是其真正用意所在吧。

  遏制絕不僅僅意味著貿易封鎖禁運。在美國人看來,也許只要時不時地將手中的繩索(如反傾銷、反補貼、要求人民幣升值等政治、經濟手段)勒一勒,就足以讓中國經濟增長的高速列車速度降下來。美方之所以無視WTO規則及全球自由貿易化趨勢,屢屢在貿易問題上明目張膽地勒索中國,無非基於兩個理由:一是中國入世前為節約談判成本,對美國做出過一定讓步;二是美國拒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隨著時間的流逝,第一個理由的效力行將終結,而第二方面因素的影響則將長期存在。

  當然,更為直接的,還有奧巴馬政府基於中短期國內目標的實用主義考慮。

  其一,從近期宏觀數據來看,全球主要經濟體呈現出明顯的復甦先後順序。全球經濟的不同步復甦,一方面消解了各國此前在金融風暴中抱團取暖、一些國家轉而關注自身短期目標和收益;另一方面,正是因為各國經濟復甦有快有慢,而出口又被普遍視為經濟復甦的重要驅動力,在追求復甦的急躁情緒和增加就業的雙重壓力下,一些國家很容易被貿易保護主義俘獲。

  其二,從美國國內選舉政治周期來看,2010年是美國國會中期選舉,而2012年奧巴馬還要爭取總統連任。當前美國失業率不斷攀升帶來的現實壓力,使得奧巴馬及其民主黨不得不試圖重新籠絡作為其傳統支持勢力的工會及其成員。

  或許,當奧巴馬訪華時將美中關係別開生面地定位成“既是重要的合作夥伴,也是競爭對手”時,人們總是過多地將注意力集中於前半句,而忽略了後半句的隱含意味。成為公平的競爭對手當然也沒什麼不好;但在世界一只腳邁進復甦通道、另一只腳還停留在衰退泥潭中的微妙時刻,是否有必要這麼急著將合作拋諸腦後呢?(作者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