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干戈爲玉帛,兩岸應及早結束敵對狀態,共創雙贏。 |
馬英九在兩岸政治議題上患得患失,畏首畏尾,生怕得罪了綠營,流失了連任的票源,其實是自捆手腳,是典型的“葉公好龍”!事實表明,與大陸簽訂和平協議,反映在台灣主流民意上已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雙方如何談以及協定的具體內容問題。既然如此,為甚麼不能未雨綢繆,及早謀劃,在積極進行經濟、文化合作協定談判的同時,著手準備政治議題的對話協商呢?如果兩岸在這方面的準備工作做得及時、充分,能夠抓住馬團隊本任期上還有兩年半的寶貴時間,一鼓作氣,乘勢而上,積極進取,力爭儘早突破兩岸和平發展的政治瓶頸,不但不會拖馬連任的後腿,也許還能為馬英九競選連任加分助選。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馬英九在2008年3月之前,曾把和平協議作為他的競選政綱之一,當時不也被綠營大肆攻擊批評嗎?但結果主流民意還是選擇了馬英九,可見民眾心有桿秤,誰愛台誰賣台自有定見,來自綠營的抹紅抹黑撼動不了台灣主流民意的大方向。
時至今日,如果把簽訂兩岸和平協定的希望寄託在馬英九的第二任期上,則“兩岸和平發展五項共同願景”中最重要最困難的這一項可能無法實現。理由很簡單,首先,沒有人能保證國民黨在2012年後能繼續執政。馬英九上台後對媒體表示的“任期內(沒有說第二個任期內)儘量完成與北京簽署和平協定”5的承諾若跳票,則顯示其政治誠信度不足,也將影響其連任之路。其次,如連戰所說,政治議題既耗時又複雜,從2005年第一次“胡連會”至今已4年6個月,國共提出的五項共同願景有四項已在推動落實並取得顯著成效,唯“達成和平協議”一項至今舉步維艱,障礙重重,後面還能有多少時間和機會?2008年國民黨首次贏得大選,有機會、有責任、也有承諾在任期內完成與北京簽署和平協定。但10月間出爐的一連串“條件論”,卻給滿懷熱切期待的人們當頭一盆冷水,令開啟兩岸和平之門的歷史契機可能悄然錯失。對此,須引起兩岸同胞的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