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讓農業也能享受全球化的果實

http://www.CRNTT.com   2010-01-05 11:28:34  


台灣茶葉在大陸頗受歡迎
  中評社台北1月5日訊/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朱雲鵬今天在《聯合報》登出文章《讓農業也能享受全球化的果實》 
 
  一八九三年在紐約的茶館裡,侍者問客人要點那一種茶,客人如果回答:“福爾摩沙烏龍茶”,可以彰顯其高尚品味和身分。那個時候,台茶是高級品,深獲歐美人士喜愛。如果說對外貿易是“全球化”的開始,那個時候是台灣藉由茶葉成功進軍世界、享受全球化利益的盛世。台茶出口從一八六六年不到廿萬英磅,一路飆到一八九三年的兩千兩百萬英磅,占全部台灣出口的一半。

    全球化 台灣19世紀就參與

  但那只是開始,台灣作為小型開放經濟,一直積極地參與全球化,從茶到米,到糖,到戰後的輕工業產品,再到重化原料,沒有停過。在過去的廿年,則是由信息通信產業接棒。不過,不幸地是,在晚近全球化的過程中,農業落後了;傳統以水稻為主的農業部門非但沒有享受到全球化的果實,還受到進口稻米的衝擊。

  這種全球化果實分配不均的情況,不只出現在台灣,而是世界的通病。多年前幾位歐洲國家的領袖曾重視這個問題,並呼籲要“擴大贏者圈”,但後來被反恐議題掩蓋過去。在台灣,各界對於市場開放程度的歧異,除涉及兩岸的歷史和政治因素外,應當也有其經濟的背景,就是全球化參與程度的不均。

  要讓台灣農業重振雄風,加入全球化的陣容,需要跨部會的合作,讓幾個不同元素同時發揮作用。第一個元素,是農業本身,需改為栽種高附加價值的產品,例如花卉、水果、種苗、有機農業、水產養殖以及其他優質食品的原料。這方面台灣進步得很快,未來應該加強農業生技方面的水準,以更增加競爭力。

  有了產品,一定要賣到全球各地,才能享受全球化的果實,所以需要“聯合行銷,進軍世界”作為第二個元素。過去台灣的茶,是由英國首任駐台代表郇和“發掘”,由英商陶德“推銷”到世界的。現在台灣的農產品一樣需要這樣的人才。如同紐西蘭可以藉由提升奇異果的形象而行銷到全世界一樣,台灣也可以針對不同的產品,設立整合行銷公司,而且這應該是由各地農產運銷合作社協同國際行銷公司一起來做。

        拚觀光 出口台灣農村文化

  第三個元素,是文化和觀光。如同法國銷售酒的同時,也出口文化,吸引觀光客到法國酒莊參觀一樣,台灣產品如果可以成功地行銷到全世界,這些物品的產地就可以搖身一變成為觀光勝地。另以泰國為例,他們的外貿部有計劃地鼓勵商家在全世界設立泰國菜餐廳,同時推銷泰國的飲食、文化、家具、音樂以及藝術品,藉此吸引外人到泰國觀光。

  如果以上的元素都能具備,讓台灣的農產品包裝在農村文化的特色中,行銷到世界各地,而且量夠大,台灣的農業企業家或許不僅需要在台灣耕作,還需要到世界其他地方尋找耕作地。這時經濟政策的重點就應當是鼓勵企業將研發、運籌、利潤和上市留在台灣,一如目前對於信息通信產業的政策。

  希望這樣的日子能早日來到。其實不只農業,所有全球化參與程度偏低的產業和個人,都應當獲得適當的幫助,讓他們有機會轉型,進而也分享全球化的果實。如果實在不可能轉型,也應當獲得足夠的社會福利救助。全球化果實分配得愈平均,社會愈容易得到繼續參與全球化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