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調整外貿結構已時不我待

http://www.CRNTT.com   2010-01-19 08:37:33  


  中評社北京1月19日電/2009年中國外貿數據逐步好轉,全年進出口總額達到22072.7億美元,同比下降僅為13.9%,其中進口10056億美元,下降11.2%,出口12016.7億美元,下降16%。中國產品在世界市場的份額維持在此前的9%左右,圓滿完成了年初制定的保市場、保份額的既定任務,而中國也很可能就此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的第一出口大國。

  證券時報發表東航金融注册金融分析師薑山文章表示,摘取出口世界第一這頂皇冠固然值得欣喜,但在奪目光芒的背後,卻是無法掩飾的出口質與量不平衡的尷尬:雖然機電和高新術產品已經成出口主打,但這些產品多屬加工貿易,且多為跨國企業在華公司生產,利潤的大頭為他人所得,在自主創新、提升產品綜合競爭力上仍有極大不足。

  儘管自2007年開始,中國政府就著眼於調整出口產業結構,強調由勞動力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企業模式進行轉變,並為此推行了一系列的貿易扶持和限制政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突如其來的全球金融危機卻顯著打亂了這一調整進程,為了保增長、保出口,大量本應被限制的低附加值的出口型企業再度得到政策扶植而得以繼續生存,高污染、高耗能、資源型產品出口仍然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這些做法在確保中國國際貿易份額不丟失的同時,也導致了外貿結構無法改善,貿易強國之路仍很遠。

  文章指出,在國際金融危機對外貿衝擊仍有餘波的情況下,保出口在今年仍然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需要有關各方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實現。但在全球都開始強調資源保護的現在,“兩高一資”的出口發展模式面臨極大的挑戰,單單依靠量而忽視質的做法難以得到長久維持,在低質低價的出口模式下,出口世界第一所帶來的更多的將會是日益頻繁的貿易戰,國際貿易保護主義也能從中得到更多的限制中國出口產品的口實,未來的國際貿易形勢也將會更加嚴峻,要使中國的出口產業獲得新的跨越式發展,實現出口由質到量的轉變迫在眉睫。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