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捐助》依然未改對弱勢群體的不尊重

http://www.CRNTT.com   2010-02-15 10:57:09  


“小品王”趙本山和他領銜主演的《捐助》,再次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
  中評社北京2月15日訊/此間《新京報》今日刊載文章《趙本山〈捐助〉依然未改對弱勢群體的不尊重》指出,趙本山新小品《捐助》對弱勢群體的不尊重並無改變。以趙本山為核心的文化集團在娛樂界已是一座不可小覷的山頭,鏈接著央視春晚巔峰時刻,它們之間儼然已是利益共同體,央視可以通過趙本山小品獲取收視率和廣告收益,而趙本山也可通過春晚來推出他的新弟子,這些新弟子作為本山文化集團一員(對趙本山行過跪拜大禮),在新的一年裡就可以在全國舞台與廣告上,攻城略地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我們不僅需要警惕這樣的文化壟斷,更要有措施來限制這樣的利益集團對民間公共文化的侵蝕。

  前兩年我曾撰文批評趙本山《賣拐》系列,以調笑殘疾人為樂事,後來新華社也發表類似觀點的評論。

  今年春晚,我特地關注了趙本山的新小品《捐助》,這篇小品對弱勢群體的不尊重並無改變,小品講的是趙本山與其弟子扮演兩個捐助者,要給一個單親家庭捐款資助孩子上學,沒承想本準備捐出三千,卻因失誤而錯捐了三萬,將親戚準備相親娶媳婦的錢也一並捐了。

  整個小品鬧得就是二個捐款者之間的糾紛,而其中的笑料無外乎民間那種“寡婦門前是非多”。他的弟子在小品中明著指責師傅:你看你整的,不是給寡婦挑水,就是給寡婦捐款。小品中出現最多的語詞,就是寡婦二字。我們看到隨後出來的受捐贈母親的形象,與魯迅筆下的祥林嫂並無二異,見面就叩頭,面無表情兩眼發呆,聽憑擺布。無論是編劇的潛台詞還是演員的行為語言,對這位單親母親充滿戲謔與取樂的意味。

  相比2007年春晚節目反映外來兒童在城市的生活,今年春晚反映失學兒童家庭則是等而下之,甚至有些格調不變。三年前的春晚,北京行知學校的一群民工子弟朗誦《心裡話》,被媒體認為是春晚的良心詩篇,深深打動了人們麻木的神經。這從另一個角度使我們看到,關注弱勢群體與失學兒童,應該用一種令人感動、給人尊嚴的方式,如果像《捐助》小品裡表現的這樣,對弱勢群體的變相歧視與搞笑,那麼無論是受捐者還是捐獻者,都毫無尊嚴可言。我們的藝術家更應該懂得尊重弱勢群體,通過藝術表現每一個人的愛心與尊嚴。沒有個人的尊嚴,就沒有符合人性的幸福生活。

  東北二人轉中有一個自貶自損、互貶互損的傳統,這種方式在當今相聲界也廣泛流行,說穿了,就是通過自我貶損與互相嘲諷,來達到搞笑的目的。在傳統社會裡,因為藝人地位低下近於乞丐,所以以醜怪低俗來取樂於人,獲得盤中餐口中食,但無論如何搞笑,它都離幽默很遠,而離低級趣味很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