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末日對決”無休止 是選民要的麼

http://www.CRNTT.com   2010-03-03 10:52:53  


蘇郝相鬥,最終還要看發力、卸力、借力打力的功夫。
  中評社台北3月3日訊/“媒體的利益來自白熱化的論述戰爭,政客的利益分配來自選民的危機意識投票,而我們選民老是被情緒動員去打虛幻的對決之戰,究竟何時我們才能擺脫這種選舉文化,冷靜面對現實問題,確實參與公共事務,落實民主政治呢?”《中國時報》今天登出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柯裕棻的文章“選戰的‘末日對決’”,對台灣選舉提出看法。文章內如下:
  
  解嚴以來,台灣幾乎年年都有大型選舉。九○年代尤其狂熱,每逢選季,舉國若狂,所有的憤怒和仇恨都被媒體動員起來,以藍綠兩黨的“對決”為目標,務使每個有投票權的人都能夠化恐慌為選票,擊敗對手。

  媒體宣傳是選戰的重點之一,每一回的選舉都不斷營造這次是“決定性的一役”、“背水一戰”、“決戰某某地”、“某營絕地大反攻”、“某營收復失土”等等概念。彷彿此刻對決的是不共戴天的兩軍陣營,如果失了某場戰役,眾人將萬劫不復。略處弱勢的一方則不斷發送含淚告急書、懇求救援信,彷彿行將兵敗身亡,讓選民感到“如果某人輸了,大家就沒有明天”的末日之感。

  這些勢不兩立殺氣騰騰的象徵語彙充斥媒體,已經使得台灣選舉與線上遊戲無異。兩政黨在島內“對決”了這麼多年,每年發動“攻城”、“國戰”,眾人在某一約定的時刻紛紛湧現,熱血沸騰摩拳擦掌,務必將對手除之而後快。然而,殺死的怪獸還是會不斷出現,敵方人數也從不減少。

  如此纏鬥不已,勝者據地為王,敗者重新練兵。在這個選舉戰爭遊戲裡,虛幻的是意識形態戰爭,真實的是利益的重新分配,這是放大版的線上遊戲。一般選民能夠參與的僅僅是虛幻的遊戲部分,在象徵性的殺伐之後,政客得到的才是真正的現實利益。如果選民沒有作戰意識,如果選民沒有被動員起來衝鋒陷陣,如果選民沒有心懷“末日對決”而奔向投票箱,如果選民一團和氣,政客就真正輸了──戰爭遊戲的本意在此。

  近年選民之間你死我活的切身急迫感漸漸冷卻,也許是因為大家已經習於幾個固定的選舉模式,多數人不再以個人情感投入選舉情勢,因此一般性的地方選舉投票率普遍不高,前些日子的地方“立委”補選狀況冷清正是如此。

  然而就在選民精神疲乏之時,新的選舉遊戲又出現了:“五都選舉”即將在年底開打。這真是名副其實的攻城戰升級版,兩黨又開始營造對決氣氛。由此看來,最近媒體大幅炒作戰況冷清的“立委”補選也就一點也不令人意外了。從前幾乎不受注意的“立委”補選,如今都成為江山易幟的前兆。

  憤怒、仇恨、恐慌、焦慮都是台灣選舉的一部分,每年媒體都翻箱倒櫃將仇視彼此的理由為我們溫習一遍,台灣選民都被迫面對這種虛構的末日對決。時刻一到,翻開報紙,打開電視,點開網頁,都是攻城的號角和戰鼓震天響。

  仔細想想,媒體的利益來自白熱化的論述戰爭,政客的利益分配來自選民的危機意識投票,而我們選民老是被情緒動員去打虛幻的對決之戰,究竟何時我們才能擺脫這種選舉文化,冷靜面對現實問題,確實參與公共事務,落實民主政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