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今年人民幣升值與否恐是糊塗賬

http://www.CRNTT.com   2010-03-09 10:46:07  


 
  按照時下中國沿海和內地以及各行業平均勞動力成本占產品總成本的15%計,如果體現在產品生產上的勞動力成本今年平均提高20%,那麼產品總成本,也就是產品價格就會平均上升3%。如果加上出口代理、包裝、運輸、保險和稅負等服務業環節上運營成本的相應增加(含這些環節上的勞動力成本升高),該出口商品的價格將至少增加5%。出口商品價格的提高必然意味著其市場價格競爭力的相應下降,而進口此商品國家的同類商品競爭力則得到相應的增強。倘中國輸美商品平均漲價百分之五,對於像美國這樣的貿易逆差大的進口國而言,既無須推出什麼易被人詬病的貿易保護主義的懲罰性措施,也無須由政府出面壓中國政府升值其人民幣,其所生產的對應商品的競爭力就會得到相應比例的提高。這不就等於中國的貨幣--人民幣升值了百分之五了嗎? 

  不僅如此,中國的人口紅利,即中國的新增勞動力總量的增加或減少,也能直接影響到中國勞動力成本的高低。這是勞動力的稀缺性所決定的。中國的人口紅利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不斷增加的,但從2007年達到一個頂峰後,從不感到匱乏甚至多有過剩的中國的勞動力竟然開始逐年減少了。比如,傳統的勞務輸出大省--河南省2007年新增勞動人口為200萬,2008年為180萬,但到了2009年一下子就減少到120萬不到。人口紅利的急速減少從勞動力的源頭上推動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從而不僅從源頭上削弱了中國製造商品的競爭力,也從內部遏制了中國政府升值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動力。因為無須變動匯率,出口商品價格也是越來越高了。比如,東南亞一些國家與中國不同,仍處於人口紅利爆發期,勞動力仍然非常低廉。中國勞動力成本相對這些國家顯著上升,結果造成中國的中低端製造業的競爭力逐步喪失。這一趨勢近幾年日益顯著:鑒於中國實際工資水平漲幅明顯高於周邊國家,人民幣相對於周邊國家貨幣的隱形升值是明顯不過的。只是由於與這些國家貿易大多是用美元結算的,人家也需要美元(近年來周邊國家也越來越呼籲用人民幣結算了,因為這樣它們更劃來),加上沒那麼大逆差,人民幣兌這些國家貨幣的升值,無論顯性或隱性,中國政府都是可以坦然接受的。 

  因此可以預料,由於國內通貨膨脹的預期、職工維護自身權利意識的覺醒以及人口紅利的掉頭向下這三大因素的同時作用,從2010年起,中國的勞動力成本顯然已經進入一個急速上升的通道中。中國的勞動力低成本優勢已經"黃河入海",一去不複返了。這一方面意味著中國的產業結構在此壓力下必然要出現一種比較劇烈的調整和升級換代,另一方面則表明,前兩年就出現拐點的中國淨出口已經會進入了一個持續不斷的下行區,而其對中國經濟的拉動力也將長期處於一個負值狀態,像吊在中國經濟脖子上的一個巨大的累贅,拖累著中國的一直依賴不斷加大的投資才能發展的經濟!過去三年是這樣,我估計今後還將長期是這樣。不管中國政府已經或將要採取何種試圖穩定人民幣匯率的措施,都是不可能扭轉這種態勢的,除非我們找到能從根本上不依賴不斷地擴大投資和不斷地擴大出口的經濟可持續發展道路。這條大路說白了就是擴大內需。但是我國究竟如何才能真正擴大內需呢?關於這一個問題,我曾經在去年底公開發表的一篇題為《中國如何才能真正擴大內需?》的文章中反複論證過,那就是地權歸農。請看文章吧,這里不再細說。 

  由前所述,我國正進入一個生產要素成本,特別是勞動力成本連續性上升的階段。它將對中國今後的經濟發展模式變化產生極為深刻的影響。這種變化是歷史性的,值得大書特書。我們知道,中央政府已經明確要在即將到來的"十二五"期間著力調整資本要素所得和勞動要素所得之間的比例關系,盡力提高勞動報酬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顯然決策者們已經看到了這些問題。但我認為,這些體現再分配制度上的某些改革和讓步的政策措施,由於並未涉及某些根本性制度改革,對於中國內需型經濟轉型其實是毫無實質性意義的。但是,它們的推行卻將對於今後幾年人民幣是否或者如何升值會產生極大的影響。近年來,我們雖然極力保持人民幣匯率不變,但我國的淨出口一直在不斷地萎縮。這個趨勢今後還將繼續下去。這一事實就表明,中國出口持續減少的根本原因是產業結構相對不變情況下的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屬內源性的,內在的,與人民幣匯率關系並不像人們原來想象的那麼大。

  迄今,我們始終不願意改革我國的政治體制,也始終不願意觸動和改革現有的那些與現有政治體制密切相關的根本性制度,如土地集體所有制等。這樣,即便今後我國的國民勞動所得會有所增加,但由於人口占比絕大多數的農民依然缺少了本來就屬於市場條件下基本公民權利的資產性收入這一大塊,不僅貧富差距問題是解決不了的,就是我國的內需也無論如何是擴大不了的。因為國民勞動所得的增加會造成勞動力成本的相應提高,從而推高消費商品的價格,使得國民消費的商品總量增長緩慢,甚至可能負增長。而且,在內需無法擴大的情況下,迅速上升的勞動力成本必然也會更多地反映或附加到出口商品的價格上,致使中國的出口商品競爭力快速下降,淨出口的萎縮也將會更快。在此情況下,中國政府面臨的壓力問題將不再是人民幣升值與否而是其貶值與否的問題了!只是我還得說,屆時人民幣就是貶值恐也解決不了上述問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只要廣大國民還不擁有資產性收益,中國的內需就不能得到根本性擴大。此時,只要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揚,人民幣就是貶值,中國的出口也是必然要萎縮的。因為這屬於國內制度性問題,與國際公平貿易規則無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