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為什麼是吉利“娶”了沃爾沃

http://www.CRNTT.com   2010-03-30 10:13:18  


 
  在中國的汽車市場上,從來都是跨國汽車巨頭在講著 “併購或合資的故事”,如今故事輪到吉利來講了,確實給人一種世移時易的感覺。但由此我們也可以發問,為什麼講故事的不是國內那些比吉利無論是實力還是技術都要強得多的車企呢?最近幾年,特別是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的一些企業尤其是國字背景的壟斷企業,紛紛加快了拓展海外市場的步伐,大手筆收購國外的同類公司。然而,遺憾的是,除少數成功外,多數都“鎩羽而歸”。雖然跨國併購失敗的案例中外比比皆是,連跨國公司也不例外,雖然國企的官方背景很容易引起一些國家的警惕從而導致失敗,但是,不能不提到的一個根本因素是,多數壟斷國企並沒有經過殘酷的市場化錘煉,卻用在國內行政壟斷環境里造就而非開放市場競爭中培養出來的虛假競爭力去參與海外併購,因此,其失敗的風險自然就要遠大於成功的概率。

  相比國企在股權結構、管理模式、經營理念、企業環境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以及其人才、管理、技術、產品、服務等基本要素儲備的不足,從而對海外併購多少會產生不利影響,吉利無疑要優秀得多。這從吉利的發展史可見一斑——最初是做摩托車的吉利,在汽車領域的崛起本身就是一個奇跡。1997年正式進入汽車領域後,儘管很少得到來自政府的支持,更沒有合資企業在金融和財稅方面享受到的各種優惠政策,同時還得頂著同行的“奚落”、“嘲笑”甚至“打壓”,但吉利沒有在困難面前止步,相反,在10多年時間里,取得了快速而長足的進步。去年吉利的業績表明,雖然產量還遠落後於上汽等國有企業,但其創造的利潤已經超過上汽,穩居國內汽車企業首位。吉利在汽車行業的競爭力說明,它比國企擁有更靈活多變的市場策略,以及符合市場競爭需要的公司治理結構;也比跨國汽車巨頭更能對廣大用戶群的需求和利益做出判斷。這就是吉利的競爭優勢(310368,基金吧),也是其他民營車企的競爭優勢。

  當然,對吉利來說,成功競購沃爾沃只是第一步,關鍵還在於如何去消化它,畢竟沃爾沃的歷史、文化、管理、環境和技術都與吉利有別。但是,我們相信,正如吉利這一名字所包含的意義而言,吉利併購後的發展也會是“吉利”的,這有吉利的成長史為證。另外,吉利的行為也告訴我們,國家不能用管理國企海外併購的方式去管理民企,應該在審批和融資上對民企的走出去提供大力支持,因為今後的海外併購可能主要依賴於有實力的民企。

新聞鏈接:馬光遠:吉利收購沃爾沃機遇遠大於挑戰

2010年03月29日 來源:四川在綫 作者馬光遠 

   北京時間3月28日21點,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李書福在沃爾沃的股權收購協議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也許這是李書福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簽名。吉利汽車以18億美元,獲得了沃爾沃100%的股權以及相關資產。在經過有關國家的審批機關批准之後,在第三季度完成交易的全部程序。這意味著,這起中國最大的汽車海外收購案在法律程序上已經幾近完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