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作為國際債權大國何時能名實相符

http://www.CRNTT.com   2010-05-27 09:24:12  


 
  從收益率上看,作為國際債權大國的中國卻陷入了“斯蒂格利茨怪圈”,即將本國企業的貿易盈餘轉變成官方外匯儲備,並通過購買收益率很低的美國國債(收益率3%或4%)回流美國資本市場;而美國在貿易逆差的情況下大規模接受這些“商品美元”,然後再將其投資在以亞洲為代表的高成長新興市場獲取高額回報(收益率10%或15%)。這個“斯蒂格利茨怪圈”,實際上是一種失衡的國際資本循環方式,反映的是經濟全球化中金融霸權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掠奪。

  此外,作為不成熟的債權國,中國無法以其自身貨幣放貸,大量貿易順差由此帶來了貨幣的不匹配和儲備資產貶值的風險。

  而與之相反的卻是,作為全球最大債務國的美國,債務不但沒有對其形成制約,反而成了維持金融霸權的工具。憑借“美元本位制”,美國不僅支撐其債務的國際循環,還能利用貨幣“估值效應”,通過債務貨幣化或變相貶值增加國民財富。在國際貿易計價、世界外匯儲備,以及國際金融交易中,美元分別占48%、61.3%和83.6%。“美元本位制”實際上已演變為美國的“債務本位制”。一方面,作為貨幣發行國,其可以通過增發貨幣以履行對外償付義務或稀釋對外債務負擔,因此其主權信用風險的發展還可能會以隱性違約方式出現,即通過儲備貨幣貶值變相違約其外債償付義務。僅2002年至2006年間,美國對外債務的消失額,累計就達3.58萬億美元。

  另一方面,美國又通過對外大量長期投資獲取巨大經濟利益。與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水平(借貸成本)相比,海外投資(FDI)形成了高利潤回報,據統計,在2000年至2006年間,美國對外資產收益率高達20%。

  當前是該思考中國如何扮演美國最大債權人角色的時候了。債權和債務關係,本是國家博弈和互動的工具和籌碼,所以,中國要將作為債權國的金融權力轉化為國家政策工具,增強抵禦外部壓力的能力和向外施壓的能力。

  首要問題當然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人民幣國際化當然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的,可以採取“三步走”戰略,即堅持人民幣“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儲備貨幣”的取向,先逐步增加人民幣在全球國際貿易結算中的份額,再使人民幣逐步成為主要國際金融市場上的主要投資幣種,最後逐步成為儲備貨幣。

  依筆者來看,近期中國應該積極建立境外人民幣投融資渠道,比如在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有序地開放境內一部分人民幣市場給境外合作的主體,這也是為了境外主體獲得人民幣和運用人民幣的渠道。再如借助現在QFII通道讓境外人民幣回流國內。還有積極擴大人民幣結算試點項目由貨物貿易擴大至服務貿易,推進境外機構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境外人民幣資金投資境內債券市場等等,真正擴大人民幣在國際上的流通,以此提升中國國際債權大國地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