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兩岸統合實踐: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http://www.CRNTT.com   2010-06-06 00:23:39  


 
  貨幣統合

  目前兩岸金融方面的合作,均是以如何節省交易成本,或是方便兩岸金融合作做為思考,而沒有跨越到心理認同的考量。貨幣基本上是一個認同的象徵,從“歐元”的發行來看,歐洲的菁英不僅希望透過歐元可以讓成員節省交易成本、增加競爭力,也可以讓歐元成員歐洲一體化的象徵。

  歐元經過了一段漫長時間的蘊釀與推動,終獲實踐。為了促進兩岸的認同,兩岸更應該早些規劃“華元”(Chinese Dollar)未來的可行性。在《論兩岸統合的路徑》一文中,筆者提出了“華元”的概念,以做為兩岸(可包括港澳)現有貨幣外的“第三貨幣”。“華元”可分三個階段推動,第一階段“華元”以“中華貨幣單位”(Chinese Currency Unit,CCU)的身份出現,僅用在企業間報價、結算,貨幣清算,以節省交易成本,第二階段推展消費使用,從“中華貨幣單位”晉升為“華元”,成為第三種貨幣,與兩岸(可包括港澳)現有貨幣共同使用。第三階段則是仿照歐洲使用共同的貨幣,使用單一“華元”。

  有不少朋友認為兩岸還沒有到推動“華元”的階段,其實,學術只對於如何建立貨幣統合的路徑亦存在不同看法。第一種是最傳統的看法,認為應採循序漸進的路徑。巴拉薩(Bela Balassa)提出了從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共同市場、.經濟同盟、到第五個完全經濟整合的階段(成員間的經濟、金融、財政等政策完全統合,並成立超國家機構)。這個路徑是歐洲聯盟所採行的路徑。

  第二種看法是,只需成立關稅同盟即可建構貨幣聯盟,但需同時進行貨幣整合,可先由建立區域流動基金(Regional Liquidity Fund)與區域貨幣體系而達到貨幣聯盟。

  第三種看法認為,基於貨幣聯盟可以對貿易帶來很大的助益,這些助益足可抵消因喪失匯率與貨幣自主所帶來的成本,國家甚至可以基於此一利益即可成立共同通貨。換言之,他們並不贊同孟代爾(RobertA. Mundell)為代表的“最適貨幣區”(Optimal Currency Areas)學派的觀點,即形成最適貨幣區的條件通常是以不需調整匯率或貨幣政策,而以其他方式即可回復經濟均衡與因應衝擊的條件為主的說法,這些學者認為,為了獲取巨大的貿易利益,貨幣聯盟可以不需要經過貿易整合階段,在為達促進貿易目的之假設前提下成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