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家人眼中的胡適

http://www.CRNTT.com   2010-06-08 11:36:51  


胡適一家(中為夫人江冬秀)
  中評社北京6月8日訊/胡祖望是胡適先生的長子,高壽,在美國活到了86歲,較之其弟胡思杜多活了整整50年。胡祖望的夫人曾淑昭在胡適百歲誕辰之時寫過一篇懷念文章,談及她眼中的“家翁”胡適先生,曾淑昭平時是不大寫文章的,因其一個人的百歲紀念,“這日子一世紀僅只一次,很特殊,很難逢”,所以,她要以其一瓣心香來恭祭先生的冥靈,“著重在家庭生活中生活點滴”,這種心情十分自然也很真實,可讓人看見胡適先生在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一面。

  1949年,大陸易幟後,胡祖望一家人暫居曼谷,四年之後定居台北。1958年,胡適先生從美國返台接掌“中研院”,胡祖望一家“每逢周日必至南港陪同午飯”,聽先生暢談掌故、時事及朋友間的趣聞。這時胡適的孫子胡複才三四歲,胡適用大部分時間陪孫兒嬉玩,“他喜歡折一大堆紙工藝,如烏紗帽、豬頭、衣裳、飛鳥等,排放在長桌上,兩人一起欣賞”。彼時,留在大陸的次子胡思杜已在反右運動中不幸自殺,胡適好像並不知道這件事,他與孫兒嬉戲玩耍,甚至相與笑樂,而大陸那邊的悲劇卻已然發生,現在說起來,這種“歡樂”的背後,頗有點殘酷,胡適萬萬沒有想到胡思杜會是這種結局!

  胡適回台灣後的生活十分簡樸,也就是一個書生學者的標準,“但求屋瓦不漏,衣著和暖,食堪溫飽”。白天他忙著見客、開會、演講,只有到了晚上11時過後,夜靜更深,“才開始閱讀、寫作、處理公務,常至凌晨三四時,生活秩序有些本末倒置”。如果說胡適對生活還有那麼一點點奢侈的話,那就是“他穿的鞋子必須用上好的皮革訂制”。胡適不喜歡在室內脫鞋子,“即使走在日式榻榻米上也堅持不脫”,這一點,不像殷海光。殷海光平日裡總是不系鞋帶,認為這樣進入日式房屋便於脫鞋。從性格上看,胡適較之殷海光要嚴謹有序得多,但在鞋子問題上卻比殷海光固執得多,所以,曾淑昭認為,“儘管家公受西洋教育,贊同西化,骨子里很傳統”。

  胡適在國外生活期間,在精神上一直感到很痛苦。最終回台北南港接掌“中研院”,原本是想利用史語所(歷史語言研究所)有的藏書,以完成中國思想史這一夙願。開始時,他並不想讓當局給自己置屋,只想在南港租一小塊地,自己出錢建一所小屋即行。後來蔣中正指示有關部門為胡適建築了“一棟現代化設備平房”,這就是當年胡適在“中研院”的舊居,即今天的胡適紀念館。儘管蔣對胡適在生活待遇上多有照拂,但並不影響胡適對其威權思維的批評。應當說,胡適後來之所以同情獄中的雷震先生,實際上是對那個體制的不滿,胡適並沒有隱瞞這一點,所以雷震一直對胡適先生有所感懷,不是沒有道理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