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浙江三名“農民工二代”相約自殺的背後

http://www.CRNTT.com   2010-06-12 10:43:15  


 
讓"農二代"成為真正的企業公民

  “如果不改變社會結構,僅僅依靠心理輔導很難改變現在新生代農民工的生存狀況和消極心理。”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盧輝臨認為,“90後”農民工的自殺現象不僅僅是個人的心理問題。

  5月18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的9名社會學者發出了聯名信,呼籲各方攜手,盡快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9位學者在聯名信中寫道,希望農民工成為真正的企業公民、社區公民。

  “過去30年,中國依靠數億主要來自農村的廉價勞動力打造了一個出口導向型的‘世界工廠’,實現了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但與此同時,勞動者的基本生存權利長期被忽略。”9位學者在倡議書中提到:“我們注意到與GDP增長並存的貧富差距擴大現象,以及勞動力價格隨就業壓力被壓低、勞動者話語權被持續忽視的社會事實……對於新生代農民工中的很多人來說,自他們走出家門的那一刻起……他們是踏上了一條進城打工的不歸之路。”

  “有些人將這些青年人的自殺行為歸結到他們的年輕和吃不了苦,我非常不同意。”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郭於華對目前流行的這種觀點提出異議。郭於華認為,導致進城務工的“農二代”走上輕生道路的根本原因,在於制度安排的不合理。

  “他們是無根的一代”,郭於華這樣形容新生代農民工。相比第一代農民工的故土難離,她認為第二代農民工更加渴望城市生活。“他們渴望摘掉‘農民工’的帽子,在城市中獲得應有的權利和尊嚴。”盧輝臨認為。

  “當看不到打工通向城市安家生活的可能性的時候,打工的意義轟然坍塌,前進之路已經堵死,後退之路早已關閉,身陷這種處境中的新生代農民工在身份認同方面出現了嚴重危機。”這是倡議書中對新生代農民工心理危機的剖析。

  在倡議書中,學者將目前中國企業的發展模式稱作“低人權優勢”維持的發展。

  他們提到,應該立即停止以犧牲人的基本尊嚴為代價的發展模式,呼籲企業在提高農民工待遇和權利方面做出切實努力,地方政府為農民工住房、教育和醫療等社會需求提供政策保障。

  “現在國家制定的最低工資標准就是很多工廠的最高工資,一個月1000多元怎麼夠生存?”談到如何改善新生代農民工的生存狀態,盧輝臨認為一定要給予他們能夠在城市安家的物質保障和希望,給他們尊嚴。

  “應該讓這些新生代農民工感受到社會的幫助”。郭於華認為,外出打工的“農二代”被分割成了個體,社會感的缺失會讓他們感到孤獨、變得脆弱,無形中增加了自殺事件發生的幾率。“工會和社會團體應積極地幫助他們,讓新生代農民工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農民工二代的青春如何安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