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全球若觸發第三次大蕭條 誰之過?

http://www.CRNTT.com   2010-07-01 11:49:40  


 
新聞鏈接:

克魯格曼:第三次大蕭條降臨 現在是早期階段

2010年07月01日10:23 來源:中國企業家

   在《紐約時報》的專欄中,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宣稱,“我們現在就處於第三次大蕭條的早期階段,這主要歸咎於政策的失敗。相比更加嚴峻的20世紀大蕭條,這一次的情況與19世紀的長期蕭條更為接近,但是對世界經濟以及數以百萬計的失業人口來說,代價依然巨大”。

  中國企業家網  經濟衰退很普遍,經濟蕭條則很罕見。據我所知,在經濟歷史上,只有兩個時代可被冠以“蕭條”之名,其一是經歷了1873年的經濟恐慌之後進入了通貨緊縮和市場動蕩時期;其二就是1929年-1931年金融危機後的爆發大規模失業的困難時期。

   然而,不管是19世紀的長期蕭條還是20世紀的大蕭條,都不是經濟不斷衰退的時代。相反,兩次經濟蕭條期間都間或出現了經濟增長。但這些改善的插曲並不足以彌補最初經濟衰退帶來的損害,並出現了衰退的反覆。

  我恐怕,我們現在就處於第三次大蕭條的早期階段。相比更加嚴峻的20世紀大蕭條,這一次的情況與19世紀的長期蕭條更為接近,但是對世界經濟以及數以百萬計的失業人口來說,代價依然巨大。

  而這第三次大蕭條主要歸咎於政策的失敗。放眼全世界,尤其是上周末令人深深沮喪的G20峰會,各國政府都沉迷於抗擊通貨膨脹,而通貨緊縮才是真正威脅;都號召財政緊縮,而真正問題卻是開支不足。

  在2008年和2009年,看來我們似乎已經從歷史中得到教訓。與選擇在金融危機時提高利率的先輩們不同,現在的美聯儲和歐洲央行領導人都下調利率並支持信貸市場。與以往政府在經濟下滑時竭力平衡預算不同,今天的政府都允許赤字上升。這些更為明智的政策幫助全世界避免了徹底崩潰:可以說,由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已於去年夏天宣告結束。

  但是,未來的歷史學家們會告訴我們,這並不是第三次大蕭條的結束,正如1933年的經濟好轉遠非大蕭條的結束一樣。畢竟,失業率,尤其是長期失業率,不久前還被視作處在災難性的水平,而且沒有出現任何迅速下降的跡象。歐洲和美國都在滑向日本式通貨緊縮的泥沼。

  面對如此嚴峻的圖景,你可能期待政策制定者意識到他們對刺激經濟復甦仍然做得不夠。但是沒有:在過去幾個月中,硬貨幣和預算平衡出現了驚人的死灰複燃。

  從修辭角度,這套老把戲在歐洲最為明顯,官員們都從赫伯特.胡佛的演講中得到啟發,包括聲稱提高徵稅、削減開支將最終通過提高商業信心改善經濟。但是從實際角度考慮,美國做的並不夠好。美聯儲看起來已經意識到通貨緊縮的風險,但是他們應對這些風險的措施卻是,坐以待斃。奧巴馬政府知道過早實施財政緊縮政策有何危害,但是因為國會的共和黨和民主黨不會額外授權州政府,緊縮政策還是推出了,以削減各級政府預算的形式。

  為什麼政策會出錯呢?強硬派以希臘和其它歐洲邊緣國家面臨的困境來衡量自己的行動。沒錯,債券投資者已經因為頑固性赤字轉向政府求援,但是尚無證據表明,面臨經濟蕭條,短期財政緊縮就能平複投資者的焦慮。恰恰相反,希臘已經同意實施嚴厲的財政緊縮政策,結果發現其風險利差空前加劇;愛爾蘭野蠻削減其公共支出,卻比西班牙面臨的風險更大,而後者恰是一直不願意接受強硬派開出的藥方。

  看起來,金融市場要比政策制定者更懂得這一道理:長期財政責任十分重要,在蕭條時期削減開支將深化蕭條,並為通貨緊縮鋪平道路,此舉實為自己打敗自己。

  因此,我認為這實際上是一種出離理性分析的經院教條的勝利,其主要宗旨就是為其他人施加痛苦,在艱難時世下,這是他們展示領導力的方式。

  而誰最終為教條的勝利買單呢?答案是,數以千萬計的失業工人。他們中有許多人也許幾年內都不會再得到一份工作,還有一些人,也許這輩子都不會再有工作了。

  【作者:保羅.克魯格曼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