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你了解抗戰嗎

http://www.CRNTT.com   2010-08-19 12:33:03  


 
步平的中日史觀

2010年08月16日17:17 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
 
  步平的中日史觀

  “這是一種典型的官僚主義作風,也是某些人思想懶惰、習慣把所有關乎中日關係的問題政治化的明顯表現”

  《望東方周刊》記者張欣 | 北京報道

  步平經常要向人們說明這樣一個問題:“中日歷史問題的學術研究同政治和民眾感情相交叉,很難絕對超然。”這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打了一個比方:如果說有人在介紹“南京大屠殺”死難人數的時候使用了東京審判書上的“20萬以上”,就可能會被批評為“立場問題”。

  步平是政府主導的中日共同歷史研究的首席委員,這些年他還承擔了中日韓三國民間共同編寫《東亞歷史共同讀本》的中方組織領導工作。

  的確,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的所長,步平在許多日本人眼中是“官方專家”,這使他在很多場合要十分注意發言的措辭。但作為學者,步平認為他的責任是通過學術研究結果向社會各界提供觀察歷史問題的科學角度和視野。他也承認,許多學術觀點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為社會所接受。

  學術的尷尬

  步平接觸抗戰史研究,源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的修改教科書事件。

  當時日本社會上出現了否認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對中國東三省的殖民統治的種種言論,認為中國的排日運動和蘇聯對東北的威脅迫使日本關東軍占領了整個東北。

  作為反擊,東三省歷史研究所在90年代初合作開展“東北淪陷十四年史研究”,時任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的步平開始參與抗戰史的研究。

  1992年,他在東北邊境考察戰爭時期日本關東軍要塞和軍事建築遺址,意外發現了日軍留下的毒氣炮彈。當時,中國參加日內瓦國際裁軍會議談判的代表強烈要求日本銷毀遺留在中國境內的化學武器。中國代表提交的文件指出“據初步統計,迄今為止,已發現、尚未銷毀的化學彈約200萬發左右,因絕大部分仍埋在地下,確切數字尚待挖掘核實。

  “我們的發現成為要求日本承擔戰後責任的證據。”步平說。但這些武器的生產、製造、運送、使用和戰後處理問題當時還鮮有研究,“一枚銹跡斑斑的炮彈如何證明是日本製造?”研究者們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於是,日軍遺留化武問題就成為步平重要的研究項目,一直延續了20多年。

  這20多年來,步平頻繁跨越中日國境,走過了日本45個都道府縣中的三分之二。這期間,他從黑龍江社科院調入北京的中國社科院,一直從事日本侵華戰爭時期的中日關係及戰後的中日歷史問題研究,“我認為現在的中日歷史問題研究是在解決中日戰爭結束後未完成的任務”。

  作為“中日共同歷史研究”項目中方首席委員,步平有著自己的思考。

  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委員會將“南京大屠殺”定性為大規模反人道屠殺。對於受害人數,研究報告援引了兩個數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認定是20萬人以上,南京國防部軍事法庭認定是30餘萬人。

  報告一發布,他就聽到來自國內外的諸多質疑。日本右派學者攻擊參與共同研究的日本學者,說:“研究報告居然承認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完全接受了中國的立場”,“南京大屠殺是根本不存在的虛構,為什麼要承認?”

  中國方面也有人稱:“南京大屠殺是大規模反人道屠殺,這也需要作為成果發布?”“30萬是不容置疑的數字,受難者甚至還遠不止這些,為什麼還要妥協地並列引用兩組數據?”

  步平告訴本刊記者,是否承認南京大屠殺的暴行是不可妥協的政治原則,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但是在受難人數表述問題上,允許存在學術研究方面的分歧。對數字的確定需要有具體深入的實證研究做基礎,而目前還不能說具備了充分的條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