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中國人為何缺乏常識 | |
http://www.CRNTT.com 2010-09-01 13:39:33 |
衆所周知,“common”這個英語單詞除了作“一般”、“普通”之解外,也有“共同”的意思。換言之,“常識”亦可解讀為“人們共通的知識”。17世紀英國的自由主義之父約翰.洛克在著作《論人類知性》中就把“常識”定義為“不同的外界印象所產生的共同感覺”,並且,它的前提是建立在當時人們的一般共識之上。信奉經驗主義的洛克認為,這個“常識”是建立一個尊重每個人權利的政府的前提,政府只能是“常識”的執行者,舍此,並無任何常識可言。 以之推論,中國人對“常識”的缺乏,問題就出在這個“共識”有了偏差。舉個不恰當的例子,通常,我們理想中的“常識”圖景是:一個饑寒交迫的老人倒在路邊,作為生於禮儀之邦的中國人,我們理應看到人們紛紛上前伸出援手,至少扶起這位老人,給他喝一杯熱咖啡,並且送他回家。但實際的情況卻是,人們在去幫助這位老人前會心下權衡,“他會不會是一個騙子?我這樣做會不會被人視為偽善?”,於是跋前疐後、猶豫不決,通常最後的情況是,我不會上前幫助那位老人,並且以“政府自然會管”為自己的開脫。這種思維模式毫無疑問是違反常理的,但人們做此種決定又何嘗不是因為當下社會某種秘而不宣的“共識”? 一方面我們對於彼此已不再信任,另一方面又安慰自己說“政府會打點一切”,於是,面對倒在路邊的老人時我們不需要再承擔責任,而是像小孩一樣盼望有長輩做出解決。中國古代有“父母官”的說法,政府管理之傑出者,亦有“愛民如子”之說。古代的政府管理模式符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父母對子女的管教,所謂“父子為綱”,政府永遠把草民當小孩,事無巨細,做出詳盡規定、嚴格限制——你看,連父母都沒考慮到的,政府都替你想到了,試問草民們得此“管教”,其欣喜為何如?人們說的全能型政府,就是這樣一個“愛民如子”的“父母”型政府。 然而,在這樣的政府形態下,人民的“共識”是很難形成的,因為各級政府已經替老百姓考慮到了一切,打點好了一切。民衆受到無微不至的關心,狀如沐浴春風中的孩童,依賴感有餘,自主的意識卻不足。台灣史學家孫隆基由是說,中國是一個未斷奶的民族。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