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評論月刊社論:兩岸積互信漸融合

http://www.CRNTT.com   2010-09-20 00:44:54  


培育政治互信的途徑,需要培植共同利益,形成命運共同體。
  中評社香港9月20日電/《中國評論》月刊九月號發表社論《在共同發展中累積互信漸進融合》“建立政治互信,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礎和有利條件。兩岸政治互信的建立和取得,須在兩岸關係的發展過程中累積增進,需要時間和共同經歷來營造和檢驗。”“培育政治互信的途徑,最重要的是通過雙方的良性互動、培植共同利益、形成命運共同體的合作過程中實現。只有在具體事務的合作中,雙方才能最有效地培養感情、建立互信。”文章內容如下:

  7月30日,大陸國防部發言人在記者招待會上一次例行發言引發島內輿論震盪。發言人的談話其實很普通,也是大陸一貫的主張和立場,但經島內媒體扭曲解讀,則成為大陸對於“撤飛彈”的表態。“飛彈”這個敏感字眼長期以來經島內不同政治勢力操弄,已經成為政治圖示,引起各方強烈反應也屬正常。不過如此假議題能真發酵,卻表明兩岸之間政治、軍事安全互信的薄弱與不足。

  政治互信是不同政治團體、政治勢力之間交往的基礎和出發點。沒有基本的政治互信,雙方不可能達成合作,永遠處於猜疑和不確定狀態。所以,建立政治互信歷來是政治團體、政治勢力之間尋求和平、合作、雙贏的首要政治目標。

  在長期敵對的政治勢力之間,政治互信的產生和建立無疑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海峽兩岸恰好是這樣的狀況:國共兩黨當年在大陸相互敵對、有我無你的零和博弈多年後,又將這種博弈帶入台灣海峽,迄今已經超過60年。這60年中,大陸方面在30年前已經宣佈放棄武力解決、改採和平統一的政策;台灣方面雖然在九十年代初宣告廢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但仍視大陸為敵方;直至2008年國民黨重新上台後,兩岸才開始進入真正的和平、和解階段,步入和平發展期。儘管如此,執政當局內部仍有不少人對大陸政治心結未除,心存疑慮;在軍事安全政策上仍視大陸為對手,甚至願意繼續充當地緣政治時期外國勢力圍堵中國的馬前卒;而島內的其他政治勢力依然以大陸為敵,造成整個社會輿論氛圍仍彌漫著冷戰遺緒,普羅大眾敵友莫辨,在國家認同等大是大非問題上思想混亂,遊移飄忽,“反中、恐共”仍大有市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