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日本民族文化再發現

http://www.CRNTT.com   2010-12-02 14:33:38  


南方人物封面:日本再發現。
東京灣。
北五百川梯田的秋天。
東京鬧市區的一家寺廟。
  中評社北京12月2日訊/一個中國人到日本的感覺與到歐美的感覺是不同的,你沒有明顯“異邦”感,大家相貌相似,文字相近,禮節相仿,這一切,都奠定了一個親切的基調;然後,你不停地遇到和氣友善、周到細致的日本民眾,你不停地感受這個國家的乾淨整潔、秩序效率、安全穩定、繁榮富庶、現代先進,最後,你突然會問,對這樣一個國家,我們為什麼會交惡?《南方人物周刊》日前刊載長文“日本民族文化再發現”——

歐亞間選擇造成認同困惑

  正如我的一位朋友所說,一個普通的中國人如果到了日本,對日本的好感通常都會有所提升。她說這句話的前提是,大部分國人對日本缺乏好感。這一點得到了一個民意調查的證實,日本《讀賣新聞》和中國《瞭望東方周刊》去年年底進行的一項日中聯合輿論調查結果顯示,在中國,關於日本是否值得信賴,34%的人持肯定態度,63%的人持否定態度(日本關於“中國是否值得信賴”的問題,28%的人持肯定態度,69%的人持否定態度)。

  中日兩國國民相互間的惡感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既有國家利益的紛爭,也有價值理念的衝突。近代史上日本對中國的多次侵略,以及日本對待歷史問題的含糊其辭是一個重要原因;現實中,中國近年來的經濟崛起和咄咄逼人姿態給日本以強大壓力,再加上兩國間存在的領土爭議、毒餃子事件等,兩國國民間的不信任日益加深。

  你也很難說,這種相互間惡感的消除是“不能”,還是“不想”,比如,就戰爭問題,日本抱怨,他們已經多次在不同場合道過歉,但卻始終不能令包括中國在內的鄰居滿意,而在中國,則經常性地批評日本對戰爭罪行沒有深刻反思。

  如果放開歷史的視界,中日兩族交往數千年,交惡的歷史不過集中在最近百年。古代日本從中國學習了大量的政治、文化與科技生產知識,這些來自中國的知識已構成了日本民族性的一部分;而近代中國雖飽受日本欺辱,但容易被人忽視的另一面是,中國的思想與社會的現代化進程,也從先行一步的日本那裡獲益頗多。據語言學家研究統計,現代漢語中的科學名詞70%來自日本,其中如“科學”、“民主”、“哲學”、“物理”、 “教育”、“社會”,還有我們經常掛在嘴上的“先進”、“文化”、“代表”,“經濟”、“科學”、“商業”、“幹部”、“健康”、“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法律”、“共和”、“美學”、“文學”、“美術”、“抽象”等等,均不例外。這些詞匯都是明治時代日本學者在翻譯西方科學著作時用漢字組裝而成的,後來由留日學生舶回中國。如今,它們早已化作我們的思維血肉,一旦從記憶中樞消除,我們恐怕就會“失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