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直擊炮戰後的延坪島

http://www.CRNTT.com   2010-12-17 13:51:07  


 
  一個韓國媒體駐華記者的一線報道

  韓國民眾是怎樣看待“炮戰”的?

  特約記者/王元濤 

  (韓國《亞洲經濟》報社駐北京記者)

  導語:儘管韓國人生活如常,但“炮戰”已經悄無聲息地衝擊了韓國民眾過去一成不變的慣性思維。

  韓國延坪島遭北方炮擊後三天,本人趕赴首爾,去報社總部述職。忙完工作回到家,我很嚴肅地對愛人說:“萬一南北方突然開戰,你我被阻隔在不同的地方,通訊又中斷了,根本沒辦法聯繫上,那時候怎麼辦?咱們約定一下吧,使館方面肯定會組織撤僑,國內要是來飛機了,咱們不要互相等,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分頭回國,然後在國內見。”

  愛人想了想,半開玩笑地說:“不行,我要和韓國人民在一起,哪能一打仗自己就先跑了呢?”

  愛人的玩笑話里,至少有兩層意思,第一個,儘管韓國不是自己的國家,但生活久了,在這兒有相知的朋友,有自己工作付出的汗水,當然也會有很深的感情。第二個,炮擊事件並沒有給處於風暴中心的韓國民眾及在韓華人,造成太大的恐慌。

  可以說,是馬照跑,舞照跳,生活如常。相比之下,反倒是置身事外的中國及日本民眾的反應更為強烈一些。我離開北京前,就有多位朋友致電問候,擔心韓朝會爆發大規模衝突,甚至是全面戰爭,怕我一去不得返。

  炮擊事件發生後,我馬上與多位在韓國的朋友聯絡,其中有韓國人,也有在韓華人。正如我所料,他們並沒有表現出強烈的緊張感來。韓國人非常清楚,他們的國家,一直處於戰爭狀態,目前的和平只不過是“停戰”而已。

  這一點,是普通中國民眾無法體會的。而且,就是發生炮戰的延坪島周邊海域,1999年和2002年,韓朝海軍曾有過兩次大規模的軍事衝突,造成雙方近百名官兵死傷。當時的情況比現在嚴重得多,但最後也都不了了之了。

  因此,他們相信,這一回的炮擊事件,也不會有什麼不同。

  “陽光政策”成幻象

  但是這一次去韓國,緊鑼密鼓見了許多人之後,我還是能感覺到一些變化。最明顯的,是在普通民眾當中,懷念“陽光政策”的調門降低了,他們都認識到,陽光政策所帶來的南北關係改善是虛假的。

  即將休學入伍的原州大學中文系學生黃一盛就說,所謂陽光政策,實質上就是南方無條件地支援北方,糧食、化肥、農藥、石油、

  水泥,以及用開發旅遊和開設工廠的方式提供的美元。可是支援的結果是什麼呢?是北方的核爆炸!也就是說,南方出錢,在壯大敵手毀滅自己的力量。

  黃一盛說:“我注意到,那時候,連中國都使用了‘悍然’這個詞。我是學中文的,我知道悍然在中國的官方話語當中有什麼樣的分量。”

  韓國僑社的中文報紙《知己知彼》主編黃春傑分析說,李明博政府上台後,重新審視了陽光政策,不再像從前一樣無條件提供物資與金錢,而是將援助與半島無核化掛鈎,要求北方同步做出實質性的舉動。

  於是北方的惱怒了,因此才有了金剛山槍擊遊客事件、天安號軍艦沉沒事件,以及現在的炮擊事件。這都是一條線下來的,是北方在向南方施壓,因為北方一直認定,南方的政府與百姓,都是深深懼怕戰爭的,他們就想抓住南方的這一軟肋,榨取更多的好處。

  實際上,北方的認定基本上符合事實,南方的確是懼怕戰爭。

  韓國慶熙大學中國留學生岑默說,大部分韓國人有房產,有汽車,有體面的工作,有安定的家庭生活,一旦發生戰爭,他們將失去這一切,所以,怎麼可能不怕?可是,這種怕,難道不是一個正常人的正常反應嗎?不怕衝突,不怕暴力,渴望戰爭,渴望流血死亡,那是暴徒心理!

  在韓國,我也注意到,延坪島事件過後,韓國整體的輿論氛圍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