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陳炯明,悲傷的烏托邦

http://www.CRNTT.com   2011-01-15 10:20:16  


惠州,紫微山下,陳炯明(競存)墓。
 
  1909年,陳炯明加入了中國同盟會,1911年3月,他參加了黃花崗起義。 1913年,陳炯明參加二次革命失敗,陳炯明流亡到新加坡,當時孫中山重組中華革命黨,並且要求黨員畫押宣誓效忠孫中山個人,陳炯明第一次表現出了他對孫中山的不從,拒絕宣誓效忠參加中華革命黨。

  1916年,陳炯明回到廣東發動起義,參加討袁的護法運動,任閩粵軍總司令,占領了閩西南的漳州、汀州等地,正式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在這個不大的地盤上,陳炯明開始了他自治實驗,那是中國一百年來最重要的烏托邦中的一個。

漳州新政

  黃花崗起義失敗後,陳炯明流亡香港,結識了比自己小6歲的精神導師,就是信仰安那其主義的劉師複。安那其主義就是無政府主義, 宗旨是無政府、無宗教、無家庭,各盡所能,各取所需,老有所養、幼有所依,百姓互助合作,沒有貧窮,也沒有剝削。劉師複的描繪,和陳炯明的自治理念不謀而合,也成為漳州新政的根本思想。

  在那位劉師複的影響下,陳炯明構築了他的“自治”“聯省”“聯邦”三大步驟,他以後的政治生涯,都是圍繞這三大步驟緊密相關,他與孫中山的決裂,也源於“自治還是革命”這一路綫的衝突。

  在閩南二十六縣這個小小的“閩南護法區”,陳炯明究竟做了些什麼呢?

  這方面的資料太少了,2008年的《國家歷史》雜志比較集中地整理了陳炯明的施政內容,抄錄如下:他建設了第一座鋼筋水泥橋梁、第一條四車道石板馬路、第一個現代公園、第一片城鄉公路網、第一家銀行,還建設了貧民工藝廠、迎賓大旅館,在公園的門口,竪著高大的石碑,四面分別篆刻著“博愛、自有、平等、互助。”

  陳炯明的一個大手筆,是在農村設立現代學堂,做到“一鄉一校”。他禁絕了私塾,設立師範學校、普通中學、工讀學校、平民夜校、婦女家政講習所。1920年又增辦了女子師範講習所、女子工讀學校,當年就設立半夜學校90餘所。

  報紙雜志也紛紛湧現,《閩星》半周刊和《閩星日刊》出現了,《閩南新報》、《閩鋒周刊》、《軍事日報》、《雲中周刊》也先後創辦,陳炯明在《閩星》發刊詞裡寫,“思想一變就會打破舊生活、舊組織,直向進化綫上,一起大努力,創造新生活、新組織,達到無國界、無種界、無人我界的境地……” 

  陳炯明還大力延攬全國人才,幫他一起辦教育,並在籌辦大學。

  1920年,美國駐廈門領事發給華盛頓的一份報告中,稱“陳氏……施行各種市政改革,他用的手段,近乎革命;但成效極佳,結果人民都感滿意。這令中國人看到,事可辦成,不必需要過度辛勞和重稅。”他還特別提到了漳州寬廣的道路,良好的治安,公園、公共菜市場、屠宰場、河堤以及漳廈公路。

  在陳炯明卓絕的努力之下,漳州成了全國的首善之區,閩南26縣成為“模範小中國”,被時人譽為“閩南的蘇俄”。陳炯明也聲名遠播,成為中國的政治明星,也成為廣東百姓的翹首盼望的救星。因此,陳炯明才能以弱勝強,一舉蕩平廣東全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