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十個人的春節返鄉筆記

http://www.CRNTT.com   2011-03-03 14:00:30  


 
  南都周刊記者_張雄

  一

  正月初二那晚,一些鑼鼓嗩呐合奏的音樂在黑漆漆的夜空盤旋不去,全村都聽得見。這說明某家老了人。在皖西南大別山餘麓的這個小村莊,這已是不多見的傳統節目。死了人吹吹打打,為亡靈送行。從我記事時就有,我小的時候,他們吹的是黃梅戲;如今他們的曲庫里多了些流行歌曲,比如《血染的風采》、《天路》。演奏者以固定的4/4拍演奏所有的歌曲,這樣每首歌聽起來都顯得無精打采。你聽著那些令人懨懨欲睡的調子,可以毫不費力地想象演奏者慵懶的面容。

  天一冷,死人就多。逝者80歲,生前是位有些文化的鄉村教書匠。這歲數在我們村算是高齡了。每年全村大約有40多個老人告別人世,但每年新生的嬰兒卻不到40人。從十年前開始,年輕人就結群離開村莊,去外面打工。平時在村里閑逛,很難遇著40歲以下的年輕人。人越來越少,山上的草越長越深,漸漸便有了野豬出沒。月黑風高夜,它們亮出鋒利的獠牙,把玉米地拱得稀巴爛。

  那些無人砍伐的野草在這個幹燥的冬天成為村里的隱患。臘月里的最後幾天,村支書開著自家的小貨車四處奔走,指揮村民撲滅那些因上墳燒紙引起的山火。讓人興奮的焦糊味兒在空氣中彌漫,人們看著那些成片被燒得黑漆漆的山頭,習以為常。

  只有我奶奶覺得可惜。要不是這兩年身體不夠好,她一定會把山頭上的柴禾都砍回家。她喜歡把茅草編成的草把子整齊地堆到灶台底下,瞅它們在柴灶里“呼”一下變成跳躍的火球。火光映到臉上忽明忽暗,安靜祥和。

  1951年,我那在縣政府門口站崗的爺爺請假回家,帶上幾個小夥抬起花轎,去幾十里外把我奶奶接到這個叫燕窩村民組的地方。從此她一直住在這里,到現在整60個年頭。

  奶奶為這個家族生了五個子女,看著他們成人成家,他們都從這里走了。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她是這塊土地上的國王,房前屋後每棵樹上的疤痕她了然於胸。三間瓦房旁邊,是她的竹園和菜地。這些加起來,就是她在60年里最密集的活動範圍了。

  在一個民風算不得淳樸的地區,奶奶對四鄰難免抱有戒心。作為一項日常活動,她要擺出一副不經意的樣子在家邊巡視,看竹園里有無人偷笋,看菜園有無家禽侵入。每年除夕夜,屋外的爆竹禮花聲震破房瓦。她總是如臨大敵,強迫症般打開前後門,觀測那些焰火的流向。“它們都是衝我家這邊來的。”她分析道,並指揮我點燃煙花,對准對方的方向,還以顔色。

  她是極稱職的家園守衛者。這里的一樹一草一塊石頭,我奶奶都認識它們。它們靜靜地呆在那裡,她看著它們就知道自己還在。

  我們總是表示“嗨,何必這麼小心”的種種不介意,我們想安慰她。她嘆口氣說,等我死了家里這點地方都得被人占完,你們看著吧。沒錯,我們心里也是這麼想的,占就占去吧,反正我們都出去了,誰在乎呢。終有一天她所做的一切都將失去意義。

  不過我們都沒想到的是,這一天似乎來得早了些,並且不是按照我們預想中的方式。夏天里的一天,村民組長上門通知:為推進新農村建設,實現城鄉統籌需要,全村各家都將拆遷,集中安置到幾公里外的一個“新農村建設點”。那裡將按照城市小區的規劃,建成一片模仿歐式風格的“農家別墅”。

  我們都認為這是件好事,那個地方離鎮上近,買菜看病都方便。

  “那裡有柴禾麼,可以燒柴麼?有菜園竹園麼?”奶奶說,“在這里住60年了哎。到老了還要搬走,何不來一場大水把我們都帶走算了呢。”

  二

  但奶奶還是在《拆遷安置協議》上簽了字。她當然不願意搬,但她一定會簽字。因為99%的村民都簽了字。

  村莊將迎來有史以來最宏大的一次變革。這個丘陵地區的“農林生產大村”多年來是各種地圖上的空白區,在206國道忘情疾馳的司機們沒理由對路邊那條無名岔道多留意一點點。跟絕大多數沉默的村莊一樣,它安寧而有序。

  大約三年前開始,村民們開始感到本村出名了。本村的成名方式與村支書和另一名能人有關。能人白手起家在鄰省一城市打通了軍政兩界關係,在身家達到億元後他決定“為家鄉做一點事”。與村支書在辦公室一席長談後,他決定斥資八千萬元承包全村所有荒山荒地,他的目標是,將全村林地流轉一萬餘畝,打造“萬畝桂花園”。

  這個計劃引起了周圍縣市的好奇,省林業廳廳長專程過來考察,認為我村可成為“省會的後花園”。此過程中,村支書出色的溝通力和執行力受到了上級的肯定。明星效應帶來資源傾斜,本村被定為全市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然後,市政府在去年將本村列入省“城鄉統籌”整村推進示範村。

  這不是一個強制拆遷計劃,但多數人是願意拆的。去年夏天我回鄉與村支書談起此事,當時計劃的風聲剛放出來,他預計不願意拆的有20%。但到秋天簽字時,全村1392戶不同意拆遷的只有4家。

  有三個村民小組因為沒被飛機航拍拍上,在第一批規劃時未被列入拆遷計劃。組長帶著村民們到村委會找村支書說理,“要求一視同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