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構建多級改革動力系統

http://www.CRNTT.com   2011-04-05 09:08:01  


  中評社北京4月5日讯/繼續按過去30年的路徑推進改革,邊際收益遞減而邊際成本遞增。問題不在於改革動力弱化,而在於尋找什麼樣的改革動力。

  南方報網—南方日報發表中國(海南)改革研究院經濟所所長匡賢明的文章表示, 未來5-10年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能否有實質性突破,取決於改革能否有實質性突破。正是如此,十七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改革乏力使改革缺乏突破。回顧過去幾年的改革,儘管在某些領域有所突破,例如基本公共服務體制建設取得明顯進展,但總體上推進乏力,一些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改革未能按預期實現突破。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壟斷行業改革雷聲大雨點小;財稅體制改革很難按預期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未有實質性突破。如果未來5-10年的改革還是過去幾年的態勢,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目標很有可能落空,制約轉型的體制性障礙依舊強大甚至更為突出。

  客觀地看,過去幾年改革進展不能滿足現實需求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改革動力不足。儘管中央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改革的重要性,明確提出堅持改革方向不動搖,但改革動力不容樂觀。因此,要把改革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動力,最重要的是要解決改革自身動力的問題。這涉及到兩個基本問題。一是客觀判斷當前的改革動力與30年前的改革動力是否相同;二是未來5-10年如何有效地構建起多層次的改革動力。

  當前的改革動力源於發展型需求。30年前,改革的基本動力是解決短缺問題,解決溫飽問題。無論是高層領導還是基層群眾,對此均有廣泛共識,由此形成了強大的改革動力。與此同時,30年前市場化導向的改革,基本上是帕累托累進的改革,絕大多數人受益。因此,改革的阻力相對較小。而經過30年的發展,短缺經濟轉變成為過剩經濟;溫飽問題基本解決。在這種情況下,繼續按過去30年的路徑推進改革,邊際收益遞減而邊際成本遞增。但如果由此判斷社會對改革的需求在弱化,判斷改革的動力在弱化,則有失偏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