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我們需要真實的魯迅——祭周海嬰

http://www.CRNTT.com   2011-04-09 11:08:04  


周海嬰幼年與父親魯迅、母親許廣平
 
  其二,去工具化。魯迅是誰?相信不少人脫口給出一個答案,但在周海嬰看來,這是一個艱難而沉重的追問。因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魯迅“面目全非”,他被賦予了光怪陸離的油彩,貼上了非同一般的標簽,這讓周海嬰陷入了不安與困惑之中。周海嬰甚至有些“抱怨”,在20世紀的相當一段時間里,魯迅被嚴重地“革命化”和“意識形態化”了,一個已經“階級鬥爭化”了的魯迅,一個除了用“戰士”這個名詞來說明以外就找不到詞匯來說明的魯迅。

  周海嬰的抱怨令人共鳴,無論是70後還是80後,乃至於50後、60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魯迅,即作為戰士的魯迅,即革命家排在思想家和文學家之前的魯迅,即單一化、臉譜化的魯迅,而這,離真實的魯迅相差甚遠。魯迅,首先是作為文學家而存在。凸顯一方面,削弱一方面,實際是“肢解”魯迅、模糊魯迅和消費魯迅,即便神化魯迅、聖人化魯迅,也是對魯迅的不尊重,是將魯迅工具化,正如周海嬰所稱,這個“意識形態化”了的魯迅體現更多的實際上是一種實用價值,而他的思想價值和文學價值則被大大地簡化了。

  其三,去壟斷化。還原魯迅的本來面目,很難,不僅受到既有定論的束縛,還受到魯迅研究界的阻力。魯學一度是顯學,靠魯迅吃飯的人多了去也,還原魯迅、闡釋魯迅、豐富魯迅,不是一般人都能做的,也不是誰想做就可以做的,在研究界誰把握了解釋權,誰就擁有話語權,誰也就有了利益。簡言之,誰壟斷了闡釋魯迅的權力,誰就有了看不見的種種利益。

  魯迅之孫、周海嬰之子周令飛曾深有感觸地說,魯迅研究界的水很深,“水深就是說你看不到底,而且很渾。很多人做了大量工作,但也慢慢形成一些流派、山頭、小集團,也有些人在研究過程中,目標、出發點並不很正確,很多人一輩子無私奉獻給魯迅,但過去幾十年的研究走到了瓶頸,牽扯到政治、意識形態,牽扯到各種人的不同理解,有禁區。”連魯迅後人都感到魯研界的水很深,因水深而感到無奈,這不能不令人悵然,更讓人感到還原魯迅之難、之必要性和迫切性。

  從撰寫著作《魯迅與我七十年》,到出版母親許廣平完整記錄魯迅一生的《魯迅回憶錄》手稿本,從馬不停蹄地作還原性演講,到“祥林嫂”般重複常識、呈現真相,周海嬰走的是一條艱辛的求索之路。這條路於其本人、其家族而言,是為了求得一種內心的平靜,是“撥亂反正”;於我們這個民族而言,則是一種提醒,再也不能過度消費和工具化文學巨擘了,歷史畢竟不能也不容遮蔽、誇張和修葺。

  魯迅在《三閑集》里說過,不虞之譽,也和不虞之毀一樣無聊。過譽不妥,過毀也不妥,我們需要真實的魯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