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頂層設計”克服中國改革的既得利益

http://www.CRNTT.com   2011-04-12 11:08:10  


 
挑戰在於維持體制的開放性

  從這些特質看,中國政治體制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克服既得利益而保持政治的開放性。如上所說,一黨制體制往往導致政權的既得利益化,從而從開放走向封閉,從包容性轉向排他性。一旦這個局面形成,改革就會遇到極大的困難,各方面的問題就會接踵而至。

  目前的中國就處於這樣一個局面之中。這些年來,在改革難以進展的同時,社會對政府的抱怨則越來越甚。改革難以推行,原因很複雜,但既得利益的阻礙無疑是一個主要因素,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第一,政府有改革計劃,但受到既得利益的阻力很難推行下去。第二,改革政策因為既得利益的阻力而在實施過程中變形。第三,既得利益操縱改革議程,一些改革變成了增進既得利益的“改革”。第四,既得利益直接阻礙改革議程的出台,領導人的改革意圖經常成為既得利益的嘲弄對象。一句話,在強大的既得利益面前,中央權威流失了,改革的動力消失了。

  因此,問題在於如何克服既得利益?在列寧主義政黨體制構架內,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克服既得利益有如下幾種主要途徑。蘇聯的改革模式,即直接訴諸於民衆,即所謂的民主化。這主要發生在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時期。因為改革遇到了強大的官僚體制(蘇聯最大的既得利益)的阻礙,戈爾巴喬夫就採用了激進(直接)民主化的手段。但現在看來,這樣的改革並沒有取得很大的成功。民主化促成了原來一黨制的解體,為寡頭政治和經濟提供了條件。

  中國自身也有很多的經驗。在毛澤東時代,和蘇聯一樣,由計劃經濟體制主導的官僚體制是最大的既得利益,所使用的克服既得利益主要手段有兩種。一是分權,即把權力從中央官僚集團手中分散到地方政府;二是群衆運動,也就是群衆動員式的“大民主”。這兩種手段後來都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分權經常導致分權與集權的惡性循環,即一分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就分;而“大民主”則導致了國家的長期動亂。

  改革開放以來,執政黨領導人接受了以往的教訓,在推進改革方面找到了新的並且是有效的方式,即開放。無論是政治過程還是經濟過程都向社會各種力量開放,這種開放當然不是西方式的開放,即多黨制或者政治多元主義,而是把各種社會力量吸納到執政黨內,構成黨內的競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