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為何財政收入大漲屢遭質疑 | |
http://www.CRNTT.com 2011-04-20 08:19:13 |
二是政府增收之下卻未必伴隨增支,可能導致行政成本虛耗公眾財富,並將增加社會管理難度。從數據看,3月份的全國財政支出是7570億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646.05億元,增長27.8%。其中,中央本級支出1282.36億元,同比增長17.7%;地方財政支出6287.64億元,同比增長30.1%。增收幅度都大於增支幅度,無論原因為何,總讓人覺得不太舒服,似乎政府很在意兜里的錢保持淨增態勢。 特別是,由於各級政府還沒有公布足夠精細的財政支出的習慣,那麼,幾宗負面報道就可能使民眾的信任感崩盤。而且,多出來的收入不僅去向不夠明晰,而且可能轉化為更高昂的行政成本,使得體制內部喪失“獎勤罰懶”的基本治理機制。轉個思路來看,一方面是社群所得的轉移支付增加得不夠,存在明顯的欠賬或虧空;另一方面是政府管理效率缺乏有效的提升激勵,兩相對應將令社會和諧難度進一步上升,社會管理難度進一步加大。 三是在財稅改革難有鬆動,社會管理難度加大的情況下,已有口頭共識的社會經濟轉型可能性將變得更渺茫。必須看到,中國經濟領域的轉型成本是非常高昂的,有關產業要完成脫胎換骨的轉變,成本不能由企業家完全包攬,政府也應出台引導性的政策以形成激勵相容的大環境。如果只是停留在文件勉勵、報告督促,卻對稅負不減分毫,仍要企業早日完成技術升級、產品換代,則無異於開具“空頭支票”,無法彰顯政府誠信。沒有經濟轉型,也就談不上整個社會結構的轉型。以社會轉型的核心城市化而論,要讓更多的農村勞動力擺脫土地束縛,進入社會化大生產循環,在產業層次變遷中實現微觀個體的社會階層躍遷,最終優化社會成員結構,根本離不開整個經濟體系的效率提升。無法做大蛋糕,當然無法滿足更多的人分蛋糕,更不能保證在一次次重新切分後,每個社會成員都能得到更多的蛋糕……可見,在此情境下,社會經濟的全面轉型要實現實質性啟動有多麼困難。 文章最後說,我們當然都相信政府為提供公共品有必要保有一定的財政資源,並且,為了提供更多公共品,也需要財政資源總量同步提升。但根本問題在於,在支出有欠透明的情況下,政府如何讓公眾相信,增幅如此之大的財政收入確乎都被有效地運用到了增加社群福祉的目的上,並且實質性地推動了社會管理水平提升和經濟轉型進程。只要這一問題得不到清晰的解釋,那麼勢必是財政收入越增加,相關的懷疑聲浪就越高漲。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