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曾國藩是如何熱起來的

http://www.CRNTT.com   2011-05-19 14:24:06  


 
  家書爭議

  1984年,改革開放第六年。是年1月,鄧小平視察深圳等特區并題詞,7月,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企業——北京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討論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同樣在這一年,岳麓書社《曾國藩全集》出版工作正式啓動。

  這首先是一項體力勞動。由於那批珍貴資料已經紙脆卷黃,禁不起折騰,圖書館不許出借。唐浩明自己把出版社里唯一一台複印機用三輪車拉到圖書館,足足印了三四個月,每天一身灰塵走出房間。

  盡管幹勁十足,他的心里也不無隱憂。“我(當時)一再講,我們只是出版歷史文獻,不做任何的議論。”他告訴《中國周刊》記者,“我們做的只是技術上的工作,無論是前言、後記、注釋,都是純學術”,這樣,“說不定哪天有人出來怎麼樣怎麼樣說,我們也有一條退路,可以自保。”

  結果,麻煩真的來了。

  1985年10月,《曾國藩全集》中的家書部分率先出版發行。孰料,沒過幾天,《湖南日報》一篇評論出爐,“說我們現在是公開為反革命頭子樹碑立傳,現在有好多革命老前輩的家書沒有出來,為什麼出曾國藩的家書?”唐浩明回憶說。

  唐浩明和其他參與全集工作的專家忐忑不安。“‘文革’給我們的教訓就是,報上一篇文章出來,往往後面有很大的背景,政治壓力馬上就來了。”為此,唐浩明連夜跑到省委宣傳部一個副部長家里打探風向,得到的回複是“應該不會有什麼背景”。接下來,果然沒有跟風的文章出籠,大家這才稍稍安心。

  隨後,海外傳來了更令人欣慰的消息,1986年7月1日,紐約華人報紙《北美日報》發表《還歷史以本來面目》的社論,稱《曾國藩全集》的出版“是中國文化界人士的思想突破一大禁區的標志,也表明中國的文藝政策,確實比過去大為開放了……其重要性完全可以和中國發射一枚新的導彈或衛星相比擬”。

  學術界對於曾國藩的眼光也趨於客觀。唐浩明說,過去凡是曾國藩做的事情,都一概否定,連倡導洋務運動,學習西方也是“洋奴哲學”。現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沒人再提所謂“洋奴哲學”了,曾國藩的這一“罪過”也自動消除。

  不過,此時的他已經不滿足於資料的梳理工作。“我在閱讀、整理這批發黃的百年舊檔的過程中,逐漸感覺到曾國藩這個人物不是用‘漢奸、賣國賊、劊子手’這三個名稱就能概括得了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