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當前台灣社會的基本矛盾與主要矛盾解讀

http://www.CRNTT.com   2011-06-12 08:34:43  


 
省籍矛盾依然存在台灣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

  本省籍與外省籍兩大族群的矛盾,即省籍矛盾,這是台灣一個重要的社會矛盾。國民黨統治政權退居台灣後,形成台灣社會“中央/外省—地方/本省”的二元政治權力結構。反映在社會層面,則呈現出掌握社會優勢資源的外省人與居於弱勢地位的本省人的關係與矛盾,也表現為掌權的外省少數群體與不掌權的本省多數群體之間的關係與矛盾。民進黨的發展與崛起,就是建立在這一省籍矛盾強化的基礎之上的,即強烈反對所謂的外省權貴層,為所謂的弱勢本省群體爭取利益。經過多年的政治演變與民進黨執政,這一省籍矛盾更為突出,其內部力量發生了重大變化:本省人及本省政治集團勢力不斷壯大,外省人及外省政治集團實力不斷弱化。

  目前,外省籍群體絕大多數(約占80%)支持國民黨,本省人(占60%左右)是支持民進黨的主體力量。特殊的省籍矛盾在民進黨的政治操作下變得甚為敏感,滲透到了台灣社會生活中的各個角落。李登輝曾試圖融合外省人為本省人,建構“新台灣人”,形成“台灣命運共同體”,事實上,李登輝一直在壓制外省人,非但沒有實現本省人與外省人的和解,實現族群融和,反而因其分裂路線進一步加深了省籍矛盾與省籍裂痕。陳水扁執政後,在“去中國化”、“去中華民國化”、“去蔣化”與“文化台獨”路線下,極力打擊與排擠外省人與外省勢力,進一步加深了省籍矛盾。時至今日,民進黨仍在質疑馬英九的外省人身份與質疑他對台灣的政治忠誠度,就是省籍矛盾在政治鬥爭中的典型體現。

 南北矛盾依舊突出

  台灣的南北矛盾是由南北經濟發展差距引起的南北地區的經濟與政治矛盾。就歷史發展來看,台灣經濟重心一直呈現由南向北轉移的過程,只是近幾十年才形成顯著的南北差距。最重要的原因是台北市作為台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集中了台灣最多的經濟社會文化資源。國民黨當局曾有以台灣作為反攻大陸基地的戰略考慮,存在一種過客心態,於是在施政上採取了“重北輕南”的政策,即重點經營北台灣,較忽視發展南台灣,南北經濟社會發展差距因此擴大。今天以台北市、新北市、桃園縣與新竹市為中心的北部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高,高科技產業與現代服務業發達,南台灣(中南部)經濟發展相對落後,以傳統工業、重化工業與農業為主。台灣的南北地區經濟差距雖然很大,但是與東西地區相比,則不為過。

  為何從來沒有出現所謂的東西矛盾或東西問題,反而出現嚴重的南北矛盾?這顯然是經濟話語權與政治因素造成的,與反對勢力或民進黨反對國民黨的策略有關。外省人絕大多數生活在北部地區,所以民進黨製造南北差距也有製造省籍矛盾與政治矛盾的顯著用意。民進黨不斷製造南北矛盾並將其原因歸結為國民黨的“重北輕南”政策,造成了南部民眾對國民黨的強烈不滿,也造成了政治結構上的“北藍南綠”格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