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危機意識薄弱 亟需掌握危機博弈

http://www.CRNTT.com   2011-06-29 00:25:00  


 
  危機博弈成為國家間博弈的重要方式

  歷史上,國家間博弈往往通過外交和戰爭兩種手段來進行。當國家間政治、經濟矛盾激化到相當嚴重的程度時,戰爭就會從幕後走向前台,成為國家解決彼此問題的不可避免的方式。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美蘇核武器裝備的迅速發展,“戰爭是政治的另一種手段的繼續”的命題在核時代凸顯其局限性。因此,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之間的危機則被看作是戰爭的另一種表現形式,而不只是戰爭發生之前的或者可能升級為戰爭的危機插曲。因此,兩個超級大國都擁有核武器的結果,是把兩國之間的競爭從終極對抗(核對抗)導向核門檻以外的危機管理。正是美蘇之間存在的爆發核戰爭的危險將危機的作用推到前台,使危機管理成為“不使用武力,或者最低限度地使用武力,來解決那些通過外交手段解決不了的衝突,而這些衝突在沒有核武器的時侯可能會用戰爭來解決。”(注2)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可以說是美蘇冷戰張力的一次極限。美蘇關係之所以沒有繃斷而走向戰爭,就是因為雙方都清楚意識到各自無法承擔挑起核大戰的後果。自此之後,美蘇關係開始從冷戰對抗的頂峰走向緩和的波谷,雙方對抗的形式則從直接交手轉變為代理人戰爭,從直接對峙更多地轉向兩大陣營邊緣地帶的危機較量。

  冷戰結束後,在經濟相互依存日益加深、核生化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斷擴散、國家間關係深度交融的背景下,危機管理日益走向國家間博弈的前台,成為國家獲取利益、調節與他國關係的重要方式和途徑。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首先,在單極世界的陰霾遠未消除、多極化國際格局尚未建立的大背景下,某些大國利用優勢力量加緊對全球地緣政治主導權的爭奪,顯著加劇了傳統國際危機發生的頻度與烈度。其次,在殖民戰爭和赤裸裸經濟剝削與掠奪日益遭世人唾棄的當今時代,世界大國日益通過對國際金融、貿易體系的主導權來剝奪其他國家勤勞致富的成果,非法轉移國際財富向其國內流動,引發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和匯率大戰,甚至還誘發、製造其他國家的經濟危機和債務危機。第三,為了尋找在各個地區和世界主要國家的代理人,一些西方國家還頻繁通過培養親西方的精英力量、掌握其國內外輿論工具以及一些非政府組織的方法,向重要目標國家進行政治和意識形態滲透,不僅在世界上引發各種各樣的“顏色革命”,還參與、製造了很多國家的民族分裂危機和群體性事件。第四,在全球治理方面,現實或潛在擁有核生化武器的國家間的交手頗多顧忌,因此借助危機打壓“無賴國家”是某些強國對付弱國的重要手段。眾所周知,朝鮮對外宣稱擁有核武器,而伊朗則一直堅持擁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面對這樣的對手,美國一直難以通過戰爭手段來解決問題,而只能更多選擇利用國際原子能機構製造核查危機或利用地區盟友來製造緊張局勢來“醜化”對手,隨後利用國際機制的力量來制裁它們。最後,還有一些現實或潛在擁有核生化武器的國家為打破不利的地區格局或某種國際制約,擁核自重,主動製造危機或通過戰爭邊緣政策來引發國際社會對自身問題的關注。綜合來看,危機作為國家博弈手段有四個方面作用:一是通過危機博弈試探對方底線和容忍限度;二是通過危機博弈傳遞信號,表明己方立場與決心;三是通過危機博弈釋放國內壓力,獲取利益。四是通過危機甚至衝突來間接交手,以危機博弈代替大戰,從而劃定彼此利益邊界。

  質言之,危機管理事實上就是當事國利益之間相互競爭和協調的過程。在危機管理的過程中,對抗雙方能夠逐步摸清彼此國家利益的“底牌”,避免在重大問題方面挑戰對方的核心利益將有利於大國關係的平穩發展。面對複雜多變的安全環境,各國在進行戰略謀劃時也都開始把危機管理作為國家安全戰略的基本組成部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