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南海斷續的國界線是如何形成的?

http://www.CRNTT.com   2011-07-11 11:45:22  


 
民初海圖熱

  中國社科院邊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國強說,在U形斷續線出現前,中國歷代南海疆界線並無統一畫法,而近代南海海疆勘測,則始於前清政府1909年西沙主權宣示。

   1909年5月19日,三艘飄揚著大清龍旗的木殼炮艦,駛入“或作蒼藍或作翡翠色”的南海,直奔西沙群島。這支由廣東水師提督李准率領的艦隊,帶了一支多達一百七十多人的考察隊伍,包括官員、商人、測繪員、化驗員、工程師、醫生、各種工人等。除宣示主權、給西沙15個島嶼命名外,李准還利用出航前在廣州和天津購得的英制測距皮尺、海上定位器、經緯儀等設備,對西沙、東沙、南沙三處群島進行了測量和考察,獲得了一份較詳盡的海圖。

  在這份海圖基礎上,地圖學家胡晉接、程敷鍇在1912年出版的《中華民國邊界海岸及面積區劃圖》中,繪出了南海疆界線。

  民國初年,疆域政區消長和古今地名演變的沿革地理學,以及由此派生的地圖測繪忽然大熱,當時僅有關南海諸島歸入中國版圖的歷史地圖,就出版了六十多個版本,中學大學普設地理及地圖測繪學科,把同期源於西方科技的地質學、海洋學遠遠拋在了後面。這背後是近代中國疆域遭列強蠶食鯨吞、邊疆問題與民族危亡糾纏交織的無奈。因此,變動頻繁的邊界線,便成為知識分子關切的熱點。正如胡晉接先生在地圖手書序言中說:“吾國領域經累朝合併以來,至前清乾嘉以前可稱全盛時代——今即漸為強者攫奪,然舊時領地何敢忘也。”而胡程二人所繪地圖的另一個資料來源,就是前清輿圖資料、滿清全盛時期至民國初年的《海疆變遷大勢圖》,這里出現了從日本海穿過對馬海峽、沖繩、台灣東部、巴士海峽、南海南部一直到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再到緬甸南部港口的一條連續海疆線。繼胡程之後,1927年5月,民國時期另一位地圖學家屠思聰出版了《中華最新形勢圖》,其中第七圖為《中華疆界變遷圖》。這張圖里的疆界線標示為:從廣西防城一直沿北部灣中、越中間線往南,在西沙群島南部兜過中沙群島,東北向一直穿過台灣海峽東部,延伸到東海及黃海的鴨綠江口。

  疆界線之外,中國政府也注意到了對領土的法理保護。1931年6月24日,國民政府為抵禦西方列強的海上入侵,頒布“領海範圍3海里令”,正式宣布中國採用當時國際社會已普遍認可的3海里領海寬度制度,從而結束了中國多年來沒有規定領海寬度的歷史。這是中華民國領海制度的開始。“同時它也在一定意義上影響了政府官員和地圖學家們對海上疆域的視野。”(徐志良,《民國海疆版圖演變與南海斷續國界線的形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