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網易新聞:人民群眾離不開小報

http://www.CRNTT.com   2011-07-20 10:18:24  


 
   1999年12月21日,時任首相布萊爾正式向英國“報業投訴委員會”遞交了一份投訴書,對《每日體育報》刊登他15歲的大兒子尤安的照片表示抗議,照片上的尤安在一家俱樂部的同學聚會上正在與一個女孩接吻。該報總編利物西反駁稱,這張照片是在公共場合拍攝的,照片顯示的是一個健康的年輕人正在進行一種正常的行為。我們其實是為布萊爾夫婦做好事。結果,首相夫婦只好不了了之。

  小報不是謠言製造廠 ,率先披露的醜聞往往事實如此

   以屢遭正統大報抨擊但很受讀者歡迎的明星緋聞為例,這些內容絕不是編輯、記者在辦公室瞎編濫造那麼簡單。首先爆料伍茲婚外情的是美國“八卦小報”之一的《National Enquirer》。多年來的歷史表明他們的消息基本是準確的,他們所揭發的各種醜聞中最著名的一項,就是2008年有關美國總統候選人約翰-愛德華的醜聞。當時該雜誌報道了愛德華的婚外情,被愛德華矢口否認,但是該雜誌鍥而不舍,暗中跟蹤,終於在半年後抓到愛德華探望情人和私生子的證據,愛德華不得不承認確有其事而退出競選。

  四、 民眾想看什麼,小報就報什麼

  嚴肅大報不適合現代閱讀方式

   西方報人預測並認同:未來報紙的模樣勢必走向小報型。一項調查數字表明,在近15年間,僅在德國,讀報的中青年就減少了近一半。2004年閱讀日報的美國成年人比例已經從40年前的81%下降到了52%。德國學者、《媒體》雜誌主編米爾茨指出,因為對於每天行色匆匆穿行在擁擠的地鐵和各種公共交通工具的人來說,對開大報已經不合時宜了,他們沒有足夠的空間來展讀這類報紙,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心情來消化報紙上的各種權威觀點和理性分析。

  一邊斥責小報品格低下,一邊又對其愛不釋手

   媒體積極投身於揭發名人隱私,同時又有廣泛的讀者群追香逐臭,就像雞和蛋的關係,你不知道是媒體每天以這類故事喂飽讀者讓後者欲罷不能,還是因為讀者天生喜歡窺探隱私導致媒體樂此不疲。一旦這個怪圈建立,就很難被打破。在僑居倫敦的作家白靜筆下,英國人是這樣讀報的:“無論是在地鐵里、公共汽車上、酒吧或咖啡店里,幾乎人手一報,恨不得把頭都栽進去。不過,別以為他們都在研究天下大事,分析新聞政要,大多人都是在看那些八卦小報偷著樂呢。”英國紳士的對於報紙的選擇也印證了這個觀察,“手里拿著一份《泰晤士報》,但里面會夾著一份《太陽報》。素有英國“旗艦街拿破侖”之稱的英國首份小報《每日郵報》創始人北岩勛爵顯然深諳此道,“讀者永遠對一些瑣碎膚淺的東西更渴求。”後來他幹脆說,自己報紙的成功之處在於刊登一些“無用的信息”。

  “信息權力”從特權走向平民

   在世界新聞傳播史上,對“信息權力”的爭奪,信息從特權走向平民的過程,其實一直都在延續。小報不僅關注戴妃香夭內幕,艾頓莊的同性戀婚事,貝克漢姆的拓骨,而且也在關注著政府醜聞、名流污跡和權錢交易這些政治話題中的奇聞怪事。首相夫人多麗的一次公款購物,惹起普羅大眾的興趣時也順便引出對布萊爾將來的選票的不同興趣的爭議。研究大眾文化的美國學者約翰・費斯克曾說“流行小報給予(權勢者們)不信任的懷疑主義式的歡笑,從而表達他們不在其中的愉快。”

   最後再來看歷經168年的《世界新聞報》在最後一期頭版發出的絕唱,“我們會想念你們,我們的750萬讀者。你是我們的生命。我們讓你們哭,讓你們笑,讓你們驚掉下巴,告知你們,吸引你們,激怒你們。”事實上,這並沒有多少後悔之意,套用倫敦地鐵報攤小販的話,“世界玩完了,我們還有太陽(World's end,we still have The Sun.)”誰不愛八卦醜聞?

   結語:曾獲得過普利策新聞獎的《紐約時報》著名專欄作家莫林・多德在談到八卦現象時說:“我們不能停止,攝影師不能停止,記者不能停止,製作人不能停止,編輯不能停止。而且,消費者不能停止。”

  (來源:網易新聞另一面2011年7月20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