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釐清經濟態勢 加息依然可行

http://www.CRNTT.com   2011-08-21 08:27:59  


 
  文章認為,中國宏觀經濟勿需過慮。從一年以內的短期來看,主要先行指標提示經濟依然健康。7月製造業PMI數據下降趨緩,數個細分指標開始轉好,而非製造業PMI數據則強勢反轉,表明中國經濟動能仍在。6、7月順差快速增加,累計超過500億美元,考慮到歐美債務危機因素,可以判斷其中應有相當部分是通過貿易方式流入中國的避險資金,可貿易產品的實際凈出口應當不會太多,結合6、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1%和14%的較快增速,反證出中國內需情況尚佳。此外,投資增速保持高位,尤其是私營部門投資增速超過30%,這是一個重要的積極信號。

  若放長眼光,估摸未來3到5年的發展態勢,即便由於全球經濟再平衡而導致中國經濟外需前景持續黯淡,但隨著國內消費潛能逐漸釋放,中西部經濟趕超局面日益明朗,新興產業發展空間廣闊,農村建設步伐加快等新的經濟驅動力將會抵消外需不足、人口紅利減少等不利因素效應,新的增長動力同時也有助於中國推進結構轉型,提高經濟持續發展的能力。

  若再放在10年以上的長期來看,中國經濟也依然有足夠的向好資本,在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同時,中國制度紅利的套現將成為經濟增長的關鍵性長期動力。所謂制度紅利,也就是進一步改革的空間。過去三十餘年經濟增長的實現,本質上是漸進改革形成了對經濟主體的正確激勵,使得經濟參與者不斷加大各類要素投入的力度。站在當前的時點上,中國依然有大量的體制性改革需要推進。國有壟斷部門的市場化改革就是顯例,通過市場化改革,激發企業家精神,推動效率的提升,是中國未來相當長時期內經濟發展的剛性需要和內生動力。

  文章指出,通貨膨脹需要謹慎應對。用短期視角看,通脹是種危險傾向,儘管下半年通脹水平可能會有所回落,但通脹壓力不會消失,未來幾年內,通脹可能都會如幽靈一般徘徊於中國經濟上空。這不僅在於貨幣數量基數過於龐大且還在不斷增長,更在於人口紅利結束背景下勞動力成本的躍升,以及收入分配改革下資本要素報酬比例降低後企業內生的提價沖動,再有,資源稅制改革也有推高物價水平的風險。鑒於歐美主權債務危機導致發達經濟體利用財政資源刺激經濟的空間大大縮小,貨幣政策將擔當起提振經濟的主要責任,全球將繼續保持高流動性格局,因此,即便經濟復甦進程緩慢,大宗商品價格也將居高不下,中國輸入型通脹壓力會長期存在。

  未來尤其需要防範經濟體的基本面與政策之間的共振導致類似上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那兩次令人印象深刻的深度性通脹。而與那時候不同的是,如果現在中國經濟出現15%甚至10%以上的通脹,硬著陸將不可避免,未來通過改革繼續提高長期經濟增長潛力的效果也將大打折扣,陷入拉美發展陷阱絕非危言聳聽。

  文章最後說,拋卻公平與否不談,在內生性通脹壓力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指望在維持負利率的同時徹底遏制通脹,近於緣木求魚。儘管下半年通脹形勢可能會有所好轉,但它始終未曾走遠,並很可能會在下一次回頭時以更加生猛的姿態撼動中國經濟的根基。現在加息,並不會打擊中國經濟,反而可能會通過降低大企業的低效投資需求來緩解中小企業的資金饑渴。加息也不會帶來熱錢流入的狂潮,因為純粹的利率套利不是熱錢流入的主要動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