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阿富汗未來之戰

http://www.CRNTT.com   2011-09-20 10:22:09  


 
  因此,撤軍首先是美國進行戰略收縮和盤整的需要,是其內外力量局限及全球戰略的需要。無論是國際的外交環境或同盟戰略,還是美國國內的經濟情況,都不支持擴大戰爭。同時,由於全球金融危機的直接和間接影響,美國在阿富汗的主要夥伴國國內的社會和經濟狀況,也不允許無限期支持美國的戰爭政策。

  作為美軍及其夥伴在阿富汗的主要對手——塔利班對美國撤軍戰略的決策環境和含義洞若觀火。本來經過10年打擊,塔利班在戰爭爆發時基本力量就已被消耗殆盡,但其骨幹力量在南部和北部的地形複雜地帶找到了萌發新枝的溫床,在外來軍隊不能從征服轉化為有效本地秩序的大環境下,傳統宗教和部落血緣的歷史紐帶打造了其複活的新溫床。

  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已經在很大程度上達至兩個目標:把勝利者定位在外來占領軍形象上的宣傳攻勢,以及在新的軍事和經濟條件下找到適應和生存之道。他們非常敏銳地意識到,正如歷史上大英帝國和前蘇聯一樣,美國人雖然可能打贏每一場戰役,但最後還是可能輸給時間。

  “9.11”紀念日與其後不到一周中,塔利班在喀布爾發動了規模為這幾年來所罕見的猛烈襲擊活動,而且攻擊矛頭一改前些年低潮時期主要針對政府軍的戰術方針,轉而直接針對美國及其夥伴。從上述簡單的分析我們應該明白,這些襲擊不僅是一般的反攻或騷擾,而是立足於對局勢清醒判斷的產物,即他們要向阿富汗國內各派及國際社會顯示其堅強存在和明確決心,他們在為美軍製造越南式撤出的更完美條件。換言之,這些引人注目的攻擊行動本身,可以不折不扣地看作爭奪阿富汗未來的戰爭已經開始。如果周邊和有關國家的外交和戰略思考者對此抱有含混的認識,則可能在未來支付昂貴的外交和戰略代價。

  中國與阿富汗是有著比鄰關係的國家,歷史上無論100多年前大英帝國在遠東的殖民主義擴張浪潮,還是上世紀80年代蘇聯在瘋狂衝向印度洋途中的中亞之役,對當時中國的戰略走勢都曾產生相當的影響。英帝國和蘇聯在阿富汗及該地區的爭霸對中國的影響陸續演變,可以說遷延到上世紀60年代的中蘇邊境衝突,而蘇聯的入侵則使中美關係進入實質性戰略協調與合作階段,從而慢慢改變了全球格局,導致冷戰落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