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中國評論月刊:建構兩岸整合共同體史觀

http://www.CRNTT.com   2011-09-28 00:09:21  


 
  (3)對“台獨”的反應

  如何評價“台獨”--正當,還是邪惡?如何判定“台獨”的影響--福音,還是災難?如何應對“台獨”--支持,還是反對?持統一史觀的人與持分裂史觀的人,顯然會做出截然相反的回答。

  (4)對兩岸歷史聯繫的態度

  是連接、強化,還是割裂、淡化?是小心翼翼地撫平歷史創傷,還是肆無忌憚地往傷口上撒鹽?

  2,辛亥革命史觀爭議的對立性

  《聯合報》曾發表社論指出:“中華民國國家認同的分裂,是緣自‘辛亥革命論述’與‘二二八論述’的分裂。辛亥革命論述認為:中華民國是中國的傳承,三民主義所主張的‘民族民權民生’是中國政治經濟的願景與策略,台灣的命運及使命是在導正中國的發展方向。化約而言,就是欲以台灣為杠杆來導正中國,而台灣亦以杠杆的功能來維持兩岸和平。二二八論述則認為:中華民國是台灣的政治負債,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卅年浩劫更使得‘中國’成為政治災難的同義詞,台灣不要中華民國,更不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化約而言,這就是台獨主張的‘台灣中國一邊一國’。”(注8)筆者認為,《聯合報》的這一論述,還是比較到位的,基本反映了島內史觀的對立性。以島內課綱、教材爭議中有關辛亥革命及其政治遺產的部分為例(關於歷史課綱問題,媒體多有涉及,此處只作簡要概括),

  其一,結構上

  獨:以同心圓史觀為指導思想,將《台灣史》置於《中國史》《世界史》之前,目的在彰顯兩岸是一邊一國的異己關係;而辛亥革命被置於《中國史》中,顯然在宣示:辛亥革命是“他們”中國的事,不是“我們”台灣的事。

  統:對同心圓史觀持否定批判態度,積極捍衛辛亥革命對兩岸的歷史意義和連接價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