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屠呦呦獲獎爭議”背後的中西文化衝突

http://www.CRNTT.com   2011-10-20 14:25:58  


 
  屠呦呦首用乙醚提取

  李國橋從1964年就開始了針灸治療瘧疾的課題研究,1967年,他被點名組織一個針灸小組,加入523項目。隨後,李國橋帶著小組成員深入瘧疾高發地區進行治療。為了檢驗針灸治療的效果,李國橋還主動叫護士把瘧疾病人的血注入他的體內,故意讓自己感染。

  李國橋在自己身上進行了連續4天的針灸治療,直到脾臟、肝臟腫大,全身高燒、陷入險境,才停止了在自己身上做實驗。李國橋說:“想摸索一下,通過實驗我徹底死心了,針灸沒辦法治療瘧疾。”此後,李國橋加入了中草藥組的研究。

  1969年,時年39歲的屠呦呦以中醫研究院科研組組長的身份加入523項目。屠呦呦與同事一起查閱了大量藥方,從中找出了出現頻率較高的抗瘧中草藥或方劑,其中,青蒿提取物有明顯的抗瘧效果,對鼠瘧原蟲曾有過60%~80%的抑制率。

  1971年下半年,屠呦呦從東晉葛洪所著的《肘後備急方》一書中受到了啟發。書中記載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內容,屠呦呦由此認為高溫有可能對青蒿有效成分造成破壞,從而影響療效。於是,她降低了提取溫度,由乙醇提取改為用沸點更低的乙醚提取,結果發現,乙醚提取法的提取物對於鼠瘧和猴瘧的抑制率均達到100%!

  張劍方主編了《遲到的報道——五二三項目與青蒿素研發紀實》一書,書中記錄了中國發明青蒿素的不少內幕。該書稱,1972年3月,全國523辦公室在南京召開中草藥專業組會議,屠呦呦作為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的代表,報告了青蒿對鼠瘧原蟲近期抑制率可達100%的實驗結果,引起全體與會者的關注。參與523項目的雲省藥物研究所和山東省中醫藥研究所的工作人員開始著手利用當地的植物資源,分別開展分離有效單體的研究。

  張劍方說,屠呦呦的研究對其他單位有啟示作用。北京中藥所在老鼠和猴子身上做了實驗,效果不錯。屠呦呦在一次會議上介紹了情況,雲南的研究人員聽後深受啟發,很快就從當地的黃花蒿中提取了青蒿素,並投入了臨床。

  堪比“兩彈一星”

  雲南省藥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羅澤淵在雲南大學的校園內發現了苦蒿,特意采集了一些帶回研究所。後經石油醚、乙醚等提取出了黃蒿素,未發現對心肝有明顯損害,“而且臨床效果很好”。

  由於李國橋小組連續7年在海南、雲南等地治療惡性瘧,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全國523項目辦公室決定把雲南藥物所提取的黃蒿素交由李國橋小組做臨床實驗。“我們於1974年10月~12月,先後用黃蒿素治療瘧疾18例,初步結果表明,黃蒿素對瘧原蟲的毒殺效果快於氯喹。”李國橋說,氯喹是當時美國人研製的抗瘧疾藥,藥效不明顯。

  此後,經過兩年的三次“大會戰”,廣東、江蘇、四川等地用青蒿素和青蒿簡易制劑臨床治療瘧疾2000例,其中青蒿素治療800例,有效率100%;青蒿素簡易制劑治療1200例,有效率在90%以上。

  李國橋說,一系列的實驗證明青蒿素是好藥,上級要求必須要用最快的速度研發新藥。新藥於1975年研製成功,並於1979年通過全國鑒定。

  這是一場長達13年的艱苦長跑。施凜榮說,當時是特殊時期,其他項目都停了,只有“兩彈一星”和523項目沒有停。“大家不為名利,一心工作,跟現在不一樣。發明青蒿素是一場接力賽,當時一有成果,大家就馬上拿出來分享。”李國橋說。

  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以來,青蒿素作為治療瘧疾的一線藥物挽救了無數生命,其中大部分是生活在全球最貧困地區的兒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